(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4日訊】 一位美國公民去世后獻出的眼角膜,跨越大洋給兩名中國公民帶來幸運:今年83歲、失明30年的冼榕老人由此告別了黑暗;31歲的段方紅,也因此擺脫了失明的威脅。
6月3日,記者在深圳市眼科醫院采訪了這次非同尋常的眼角膜捐獻和眼角膜移植的全過程,記錄下這次跨越大洋的真情故事。
美國老人的最后奉獻
5月22日晚上9點17分,一名64歲的美籍高加索男性公民,因患冠心病不幸去世。遵照死者的遺愿,他的眼角膜被采摘下來,保存在北卡羅來納州眼庫,角膜編號為04640101。經美國食品与藥品管理局(FDA)有關部門檢測證明,這枚眼角膜符合移植給患者的條件。
或許,這位去世的美國公民不會想到,他的眼角膜會飛越大洋來到中國,給兩名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公民帶來幸運。
而讓這枚眼角膜跨越大洋的,是一位中國女性,她的名字叫薛海心。
人到中年的薛女士是上海人,60年代,她作為知識青年下鄉到了廣西,曾經當過赤腳醫生。在那時的中國農村,她親身經歷過貧困農民在疾病面前的無奈,而一些患霉菌性角膜炎的人,因沒有條件醫治而最終失明,這樣的情景在薛海心心里打上無法磨滅的印記。80年代初,薛海心到了美國。她從事眼科醫療器械經營的過程中,經常与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眼庫取得聯系,也看到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和治療后的情況,這更讓她時常想起祖國的角膜病患者,想起她當年認識的那些農民。薛海心一直在想,有机會一定要為國內的患者做些事。
這次這枚眼角膜,就是薛海心与美國北卡羅來納眼庫聯系后獲得援助的。5月28日,薛海心讓自己公司的一位德克薩斯州東南眼庫主任顧問從北卡羅來納眼庫取得了這枚眼角膜,然后乘飛机到了薛海心所在的波士頓。次日凌晨,薛海心就開始飛往祖國,一路上從波士頓乘机到芝加哥,再轉机到東京、到香港,5月30日把眼角膜送到了深圳市眼科醫院。
深圳市眼科醫院的姚曉明博士很快從登記的患者中确定了兩名患者,并和同事一起在最短的時間里為兩名患者完成了角膜移植手術。
83歲的冼榕老人,中年時患角膜白斑病,左眼失明已經30年了,這次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很快就能看到光影。采訪時,老人高興地拿出登了他的照片的報紙,用手一指說:“這個就是我!”另一位患者是剛剛31歲的段方紅,這名年輕人患的是潛掘性角膜潰瘍,潰瘍的侵蝕快要引起眼角膜穿孔了,如果再不移植眼角膜,恐怕連眼球都保不住,而這次眼角膜移植,挽救了他的左眼。
兩位幸運的患者,面對采訪說不出更多的語言,但他們掩飾不住的興奮,表明了他們共同的心情:感謝那位不知姓名、也想象不出模樣的美國公民,也感謝像薛海心、姚曉明這些熱心助人的人。
作為深圳眼庫的發起人,姚曉明博士更有諸多感慨:深圳眼庫建立兩年了,角膜移植手術也完成了200多例,但這些移植的角膜只有10例是市民志愿捐獻的,“深圳眼庫”時常處于有庫無眼的尷尬狀態。同時,深圳市每年因疾病和傷害而死亡的人數超過7000人。姚曉明說:“這些去世的人當中,絕大多數的眼角膜可以用于眼角膜移植,給患者帶來光明。7000名死亡者中,哪怕有100個人愿意捐獻出眼角膜,就能夠滿足深圳的眼角膜移植手術。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差太遠了……”
姚曉明專門請一家熱心的公司制作了一塊“向深圳眼庫捐獻眼角膜英名錄”,上面刻寫了10位捐獻眼角膜市民的名字。姚博士說:“希望更多的人向他們學習,在生命結束的時候,志愿捐獻出眼角膜,讓生命作最后一次奉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