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 經過漫長的12年談判之后,歐盟各成員國、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近日終于就歐盟范圍內對敵意收購的監管措施達成一致。
據新浪財經報道﹐歐盟專門設立的一個協調委員會同意在今后5年內,逐步以新法規取代現行的允許不經股東大會討論由公司管理層以“毒藥計划”對抗敵意收購的規定,從而使兼并更加容易。
這個委員會同時要求收購方對所有股東一視同仁。收購方必須收購目標公司所有股東手中的股份,而不是像原來那樣,只要爭取到大股東的支持,買入足以控股的股份便可以不顧小股東的權益。此外,新法規還對公司雇員對敵意收購的知情權進行了修改,公司雇員們將与股東們一起享有得到及時的收購進展詳情的權力。
在歐洲,通行的兼并方式以并購雙方公司談判合并條件的“善意”收購為主。但隨著歐盟一體化的深入,經濟交融滲透不斷加強,人為的設置收購障礙越來越為人詬病。然而,敵意收購的直接性和跨國收購對收購所在國的影響使對敵意收購的爭論十几年來一直沒有結果。
有關放松對敵意收購的協議還需要得到歐盟部長會議和歐洲議會的通過。盡管德國仍對協議持保留意見,但大多數分析家對協議通過的前景表示樂觀。
此間分析家指出,這一協議意義深遠,它將大大提高歐洲經濟的競爭力。從全球來看,盡管發生在歐洲的并購案近年來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与美國如火如荼的并購風潮相比還相去甚遠。在1995年至2000年間,共有11600家歐洲企業進行了總值為2.7万億美元的并購,而同期美國發生收購的企業達25800家,總值為5万億美元。這項決議為歐盟各國修改現行的有關公司并購的法規鋪平了道路,有助于歐洲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并被廣泛認為是歐盟要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的努力的一部分。
[背景資料]善意收購是指并購雙方公司通過友好談判,就合并條件達成一致,并通常得到所在國政府的支持和批准。盡管這樣的“善意”收購常常皆大歡喜,但由于談判過程中妥協較多,收購方往往不能采取激進的改革措施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實踐中效果不佳。
敵意收購是指通過直接收購目標公司的相對多數股票,從而進入董事會,控制目
公司。在歐洲各國,傳統上對敵意收購持反對態度,不論政府還是被收購的公司自身都對敵意收購充滿“敵意”。敵意收購雖然充滿敵意,但由于收購成本較高,獨攬大權的入主公司往往能夠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因而對公司發展、對所在國經濟的貢獻較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