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 當今棋壇新人倍出,帶給棋迷以清新的感受;可一些馳騁多年的老將更令人感動和敬佩。
進入新世紀,圍棋賽場也似乎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一個又一個的新面孔出現在眾多的棋戰中,他們的出現預示著棋壇新生力量的崛起,預示著正在完成又一輪的新老交替。但是,人們不應該忘記那些仍然雄風不減、寶刀不老的棋壇宿將,他們與流逝的光陰抗衡,用精湛的棋藝、執著的信念不懈鑽研棋道,磨礪新人,展現出棋士特有的精神力量與過人勇氣。
日本圍棋也許談不上新人倍出,但是絕對稱得上是老將常青,光芒不減當年。眾多的老將中,趙治勳的「沒落期」來得最晚,這位日本圍棋的「大三冠」直到去年才淪為「無冕之王」。
三位昔日的「超一流」出現在本屆富士通杯的十六強名單中,他們是小林光一九段、趙治勳九段和林海峰九段,比賽中他們堅韌頑強,充滿昂揚的鬥志,令年輕對手不敢小視。如今最年長的林海峰九段已經戰勝比自己小20歲的俞斌挺進四強。讓人感嘆歲月雖然無情,但這些老將仍然能夠不斷地超越自我,在棋盤上展現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而日本棋壇似乎從來就不缺乏製造冷門的老將,本屆富士通剛開始,60歲的「老頭棋手」--石井邦生則一鼓作氣拿下了李昌鎬;藤澤秀行64歲奪「王座」,阪田榮男80歲才正式退出棋壇,讓人感動的是日本圍棋傳統中這種對棋道的專注與執著:許多棋手將畢生心血獻給一方小小的棋枰,心無旁騖,無怨無悔。
韓國棋手也多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士,圍棋皇帝曹熏鉉就把自己的人生定位為一場「從搖籃到墳墓的戰鬥」。他縱橫棋壇數十年,不僅全無鬥志消退、棋藝滑坡的跡象,而是棋藝日見精進,更上層樓,虎視棋壇,令任何對手都心存敬畏。
反觀中國圍棋界卻常常令人莫名其妙:圍棋隊那些年紀輕輕的棋手互稱某老,有一種解釋是這「老」是「老師」的簡稱,但給人印象卻是可以倚老賣老,不思進取了,給人的感覺是可以退居二線,讓年輕人挑大樑了。
學者錢鐘書先生曾有一番妙論,他認為文學界的新理論新作品的出現並不意味著舊理論舊作品的過時,稱這種現象「正好像家裡新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他的誕生並不同時等於老爺爺老奶奶的壽終。」而且各種流派完全可以同時共存,和平競賽。
這完全可供當今未老將衰,未老而欲退的棋手借鑒:新舊交替固然不可逆轉,但新人倍出,卻並不意味著老將只能無所作為、激流勇退。至少在圍棋賽場上,一個職業棋手可以拚搏的時間機會要多得多,不輕言放棄,才能超越自我。(搜狐棋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