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數天前,由著名演員张国立根据老舍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電視劇《我這一輩子》剛剛停机,這部匯集了張國立、鄧婕、李成儒、何冰、劉孜等一班优秀演員的影視劇將在今年与觀眾見面。電視劇《我這一輩子》從拍攝前的口水官司到拍攝中的議論紛紛都證明了這是一部引起世人關注的作品,其造成轟動的主要原因是1950年表演藝術家石揮曾成功地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我這一輩子》。記者無意間發現在相隔50年后,兩位同是天津籍的藝術家石揮、張國立相繼上演了《我這一輩子》。在此不妨就兩部作品及主創作個簡單對照。
石揮和電影《我這一輩子》
石揮,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中國演劇社等話劇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他還寫過話劇劇本《云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优秀影片獎。
清末,20多歲的“我”失業后,由鄰居趙老警介紹,當了清政府的警察。“我”曾被派在秦大人家當門警。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秦大人倒台,“我”升了巡警,并結識學生領袖申遠。不几年,秦大人又上台了,“我”又被派在秦公館當門警。秦的官愈做愈大,老百姓愈過愈窮,“我”被降為三等警察,死了妻子,留下一雙儿女。緊急關頭,“我”救助了地下共產党員申遠。抗戰時讓儿子參加了八路軍。后來,“我”因儿子是八路軍被抓進監獄,獄中又遇申遠。在申遠的幫助下,“我”終于清醒了。但未及解放,“我”在街頭凍餓而死。
當初能較成功地運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影片并不多見。而這部影片的藝術魅力,恰恰在于出色地運用了第一人稱視角,從而使作品的視听形象与觀眾產生一种親近之感。主創者石揮把悲劇角色的命運處理得亦悲亦喜,辛酸苦澀,余味深長。該片曾在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評獎中獲二等獎。主要演員:石揮(飾“我”),魏鶴齡(飾趙老警),編劇﹕楊柳青。
張國立和電視劇《我這一輩子》
張國立,在所有人都認定他是四川人的時候,他告訴記者:“我是天津人,是四川人的女婿。”電視劇《我這一輩子》在老舍先生原著和同名電影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三次創作。
据張國立介紹:電視劇《我這一輩子》在內容上進行了大量擴充,以福海、趙二、劉方子這拜把子哥仨一生的起起伏伏為線索,給福海設置了鄧婕扮的瑞姑娘和劉孜飾的前妻這兩位女人与他的情感關系。劇中的福海依舊是老老實實、窩窩囊囊地過了一輩子;而何冰扮演的趙二前半生沒干出什么大事業,一直跟在福海和劉方子屁股后面轉,但人過中年卻當了漢奸最后被鎮壓;李成儒扮演的劉方子干得轟轟烈烈,一不留神還拐跑了福海的前妻,但他最終為給被日本人殺害的瑞姑娘報仇而死在鬼子的監獄里。在電影《我這一輩子》中石揮扮演的男主人公連個名字都沒有,只叫“我”;電視劇《我這一輩子》中張國立扮演的男主人公起名叫“福海”。 (北京青年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