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1日訊】聯合新聞網報導,隨著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程加快,西方以及大陸、台灣、香港的投資者,正將焦點由網路轉向傳統的傳媒市場,搶攻大陸的傳媒市場,專家指出,「未來一年肯定是傳媒年」。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五月廿八日創刊的「京華時報」,引起北京傳媒市場新一輪騷動。該報主辦機構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社,著名上市公司「北大青鳥」出錢投資。新傳媒都有大陸財團資金投入,如「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由廣州「南方日報」集團主辦,「經濟觀察報」的大股東是山東「三聯集團」。
香港富商李嘉誠投資的Tom,com,趁網路發展之機,積極向傳統媒體靠攏,繼入股廣州 163,com 後,又以五千萬元人民幣收購大陸知名的「三聯生活周刊」。由於「三聯」營收不錯,只準備讓出經營權。
台灣的「商業周刊」、「希代」出版社及其他一些商業性雜誌,也在大陸投石問路。據一些有意合資的大陸報刊稱,一旦台資投入,即使是官方現有報刊,都可以改封面、改變內容,甚至一刊兩用,但前提是主要經營權在大陸一方,台灣投資者對刊物內容有主導權,也可指派記者、編輯到大陸,但不能碰觸敏感政治、宗教、社會問題。
西方國家方面,迪斯尼、「時代華納」高層,近月頻頻與中共高層晤談,尋求合作機會。新聞集團老闆梅鐸月前宣布,購買由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長子江綿恆擔任董事的「中國網通」百分之十二股權,此項交易被解讀為梅鐸欲借江綿恆之力,攻占上海媒體市場的舉動。
調查顯示,過去年十年間,中共傳媒投資回報率由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五十,遠遠超過同期其他產業,被稱為「暴利」行業。資深大陸傳媒人士指出,大陸經濟連續保持高增長,全球一枝獨秀,去年人均生產總值已超過八百美元,催生對資訊、娛樂等內容的極強烈需求。
鑑於中共官方目前仍對傳媒市場實行嚴格限制,想進入市場的外資暫時只能利用法律漏洞。在大陸獲得經營圖書許可證的德國貝塔斯曼集團,制訂一個為期八年的投資計畫:這家公司先期投入四千萬元人民幣,隨後每年投入五千萬元人民幣,該集團副總裁霍爾茨表示,「我們有的是時間,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耐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