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6日訊】 閻學通先生最近在各種場合宣稱布希政府爲振新疲憊的經濟而大力擴充軍備,企圖刺激經濟增長。他同時又認爲美國是軍民一體,搞軍備競賽只會刺激經濟增長。因此閻先生給中國開出的藥方是增加國防開支,搞軍民一體化,這樣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保衛國家安全。
筆者孤陋寡聞,歷來只聽說美國共和黨喜歡建設強大的軍隊,但沒聽說共和黨人喜歡用政府投資、消費的方式來刺激經濟。這種凱因斯主義的思想似乎是民主黨人的專利,只不過羅斯福新政是將投資用於公共工程建設而已。在閻先生的暗示下,似乎可以推出號稱最保守的布希已悄然轉換爲民主黨人了。歷來共和黨政府都信奉不干預政策,它們刺激經濟的措施就是順其自然,政府的經濟對策是減少干預,如減稅降息,刺激供給。最近布希政府就推出了龐大的減稅計劃,一些極端的共和黨人甚至要取消遺産稅以鼓勵投資。
據筆者所知,英美保守主義政府喜歡加強軍備的理念來自於其現實主義的外交觀,信奉以實力求和平,不可能是來自於政府採購、投資有利經濟增長的思想。任何一個政黨都有其基本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原則,這種政府干預有利於經濟增長的主張置英美保守主義政黨于何地?閻先生似乎應該對此詳細說明,並向我們解釋爲何共和黨人認爲搞公共工程不利於經濟建設,搞軍備競賽卻有利於經濟發展。
閻先生的論述言之鑿鑿,只可惜與人們常識不相吻合。是閻先生衆人皆醉唯我獨醒,還是閻先生另有所思,別有所指,筆者才疏學淺不得而知。只是最近偶翻史書,讀到一段苦李子的故事,頗有醒醐灌頂之感。
這段故事說魏、晉竹林七賢中有個王戎,小時有一次經過路邊一棵李子樹時,別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動。旁邊的大人很奇怪就問他爲什麽不去,王戎回答說,”這棵樹長在大路邊,來往行人很多,現在還有這麽多李子,一定是苦的。”大人不信,摘下來一嘗,果然是苦的。
這個故事揭示一個道理,在大家都注意的地方不會有高收益。如果一種常規手段不爲大家所採用,這種手段很可能是有害的。這個原理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可將其表述爲:在相同條件下,一種可被風險規避的參與者採用的常規方法如未被普遍採用,那麽這種方法有極大可能給參與者帶來負收益(這裏的”負”相對于正常收益而言)。這個原理可稱爲”王戎定理”或者”苦李子定理”。
在追求最大效益的理性人假定下,一種有較高收益且低風險、低進入成本的手段必然會在大量參與者加以採用的情況下迅速降至只能得到平均收益,最後形成均衡。在這種情況下,高收益的大衆手段是不可能存在的。如一種大衆手段不被參與者採用,毫無疑問這種手段連平均收益也不能獲得,因爲即使只獲得平均收益,我們也可觀察到大量參與者採用的現象。因此,只要有理性人假定,這種不被採用的大衆手段就可推定爲有負效用。
如果放寬各項限制條件,”王戎定理”也可能失效,下面就討論定義中各項條件的意義。
首先,如果這棵李子樹長在深山中,王戎只是偶爾來到此處,顯然這時不能推定李子是苦的,因爲人迹罕至,即使是甜李子也無人知道,自然不會被摘光,這就是定義中限定常規方法的意義。只有這種方法是衆所周知的或只有極低的學習、市場進入以及資訊收集成本,我們才能保證它是”大路邊的李子”而不是”深山裏的李子”。因爲只有在”大路邊的李子”情況下,才會在出現高收益的情形下有大量參與者進入,使其降至只能獲得平均收益。在此前提下,不被採用的方法才可推定爲 “苦李子”。事實上,”深山裏的李子”由於資訊不充分,無法鑒別,而有了”大路邊”這個資訊,就可推定是”苦李子”。”深山裏的李子”在經濟學中就是創新。一個參與者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和新産品,在人們通常的視界之外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在此方法擴散和成熟之前,完全可能獲得高收益,因爲此時其他人無法認知和採用,這就是所謂”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朝選在君王側”。
其次,爲何要假定風險規避的參與者呢?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是風險規避和風險中立者,如果有風險即使收益高也可能無人敢去冒險,此時我們不能推定該方法是否會帶來負收益。比如李子樹上有一條蛇,即使是”大路邊的李子”,也可能很少有人會冒險去摘李子,這時是否”苦李子”也不能判斷。在經濟學中”樹上有條蛇的李子”就是風險收益,高風險才有高收益,敢於冒風險的參與者才可能獲得高收益,因爲此時其他人不敢採用這種方法,此其謂”不入虎穴,蔫得虎子”。
最後,我們假定相同條件,也是爲了保證這種方法可以被其他人所採用。假如這裸李子樹雖然長在大路邊卻是王戎家的,平常有人看守,其他人都不能去摘,這時也不能斷定是”苦李子”,王戎也就可以品嘗一下。”王戎家的李子”在經濟學中就是壟斷收益,一個參與者壟斷某項資源如礦產、專利權、政治權力、資訊等,就可能獲得高收益,因爲此時其他人不能採用,此即”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其實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發現所有的限制條件都是爲確保該方法可以被大多數參與者採用。在社會生活中,只要能被大量參與者採用的方法絕不可能獲得高收益,因此”王戎定理”還可簡化表述爲凡能夠被大多數參與者所採用而不被採用的方法有極大可能是有負效益的。雖然該定理不能告訴我們什麽具有正效益,也不能判斷出所有可能具有負效益的方法,但它確實能告訴我們有些方法可能是有害的。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王戎定理”可加強事前的決策篩選,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筆者迄今看到的軍備競賽有利經濟增長的觀點除高新技術的發展外,就是政府開支有乘數效應,會帶動消費和投資,刺激經濟增長,這實際上是老凱因斯主義思想的翻版。羅斯福新政就是用政府大量建設公共工程來復蘇經濟,現在日本和我國政府所用的公共投資政策其理論也是源出於此。在此理論下中,政府將錢用於挖路和購買坦克有什麽區別呢?在宏觀經濟模型裏,也就是政府投入一筆資金,由於乘數效應,帶動國民經濟成倍增長。只可惜這種理論的實踐在七十年代情況不佳,已被美國主流經濟學界批判,即使新凱因斯主義者也認爲這種方法僅限於發生三十年代大危機那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一下,平常是不能採用的。這就宛如杜冷丁,對身體絕對有害,僅限大病時使用,正常情況和小病時不能採用。而且這不能用多,否則就失去效應,就像日本政府,不肯去進行痛苦的改革,就知道用大量政府投資去刺激不振的經濟,結果10年下來一事無成,卻落下一身債務,最近小泉首相也開始高喊進行痛苦的變革了。閻先生在闡述他的軍備觀時似乎忘記區分公共投資和軍備競賽在經濟學中的區別,沒有告訴我們朱鎔基總理正推行的公共工程投資和他的軍備競賽觀有何區別,也沒有告訴我們爲何一個有效,一個無效。我們不禁要問:要是政府投資這麽管用,那又何必要用閻先生的軍備競賽?現在的政府公共投資早就將中國帶入經濟繁榮了。至少公共工程建成後對經濟還有一定的作用,大炮造出來卻不知有何用處。
社會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就是我們無法用實驗來驗證理論,只能在事後尋求解答。軍備競賽理論邏輯嚴密,反駁者也言之成理,在理論上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從評判。但是,”王戎定理”卻可以向我們提供一個觀察問題的視角。
擴張軍備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最常見的手段之一,完全是”大路邊的李子”。如果它是一種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手段,我們就應該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其大量存在的現象。在閻先生的論述中,並沒有限制在只有中國才能擴張軍備,我們將其主語變爲俄羅斯、印度、巴西、日本、德國、法國等等,毫無疑問,上述論述也依然成立。幾千年來,尤其是近百年以來,人類爲促進經濟發展想盡辦法,如果擴張軍備是有效的方法,也應該有足夠的歷史經驗可供借鑒。但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國家靠擴張軍備而繁榮,爲此我們不得不反問:爲何其他國家都不用這種方法來刺激經濟呢?
根據對”王戎定理”的分析,我們知道它失效無非是創新、風險、壟斷發生的時候。顯然擴張軍備而不發動對外戰爭不能認爲有風險,在各種政體下它都可輕易採用,不會損害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而遭遇強烈的反抗,如能帶來經濟增長也不會有人民的反對,在政治、經濟上都是可行的低風險措施。擴張軍備也不能認爲是創新,它是一種最常見的經濟手段。當然它和其他一些常規手段以前所未有的組合方式出現,也可認爲是創新,但這種創新組合我們並未發現。因此,擴張軍備如是一有效手段,它只能屬於壟斷,即我國再加上閻先生所說的美國具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某些特殊條件,從而爲少數幾個國家獨用。但這些特殊條件是什麽呢?閻先生指出一條美國是軍民一體,中國和前蘇聯不是,因此中國只要搞軍民一體化。但在筆者看來,這一條構不成壟斷條件,因爲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是很少的,大部分西方國家的軍工體制與美國都接近,爲什麽他們不用軍備擴張來刺激經濟?或許筆者水平有限,不能發現其他條件,但就現在看到的閻先生和其他類似觀點人士的論述,都屬於”萬金油”式的普適性理由,不能提供”中國+美國特殊論”的證明。畢竟促進經濟發展的努力如此常見,可認爲這是一個高度自由競爭的市場,各國政府和人民幾百年來一直爲此努力,有什麽靈丹妙藥早已被用盡,已經不可能有什麽回避矛盾的捷徑可走,除非象海灣國家一樣有天賜財富。
歷史表明,美國的軍費開支除戰爭時期外,一直都在合理範圍內,並沒有特意的用軍備擴張來刺激經濟。一個國家要擴張軍備,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學希特勒發動對外戰爭,用掠奪其他國家人民的方式來填補其經濟。從戰爭的意義上說,擴張軍備確乎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方法,不是”大路邊的李子”。另一個就是學前蘇聯只擴張軍備而不發動戰爭,最後以崩潰收場。如果我們真能發現窮兵黷武而又繁榮的小集團,那我們一定會發現我們的認知範圍狹窄,因爲只要我們擴大範圍去觀察,那就一定能發現這個小集團會奴役著周圍的集團,就像一個100人的強盜集團一定會要周圍一萬人交納保護費一般。
“犬躍進”初期,毛澤東曾經對小高爐也有過懷疑,他曾對身邊人說:”小高爐要是這麽好,爲什麽西方國家都不用呢?難道他們都是傻瓜?”。遺憾的是毛澤東並未保持這種懷疑,最終釀成大禍。我們採用任何政策都要三思而後行,要時時反問:難道別人都是傻瓜嗎?
──原載《問題與主義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