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0日訊】 最近,新聞媒體上出現了引人注目的的標題:中國將最大規模出售國有資産!並說這是自1949年共產黨上臺以來最大規模的國有資産出售。包括筆者在內,一般人對此的第一反應是既驚且喜:在國有企業江河日下,無可救藥之際,北京終於痛下決心,要扔掉國有企業這一致命的包袱,徹底實施産權改革了,這無疑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仔細查看內容,卻不由令人啼笑皆非,原來,這是轉讓國有資産管理公司的呆滯貸款。簡單地說,當局爲了讓中國的一些國有企業「擺脫包袱,輕裝上陣」,把它們長期拖欠銀行的那部分呆帳爛帳統統轉移到受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委託的所謂四大資産管理公司裏去,總價值高達一萬四千億元,稱爲「不營運貸款」,即呆帳壞帳是也。而受命成立來處理這一龐大呆帳的四大公司,得到政府補助四百億元的管理費。明眼人立即看出,這筆錢只夠付那筆呆帳一年左右的利息,倏忽一年過去後,來年怎麽辦?於是,聰明人拍拍腦袋,計上心來:如果讓不明中國「國情」的老外來幫我們背上這一包袱,不是又扔掉了呆帳,又促進了中外金融交流?兩全齊美,豈不妙哉!
這就是此次「最大規模出售國有資産」的背景。
不能不說這一算盤打得還是很精的,當然,只不過有一點小小的疏忽而已:此計假定的前提是:外國資本家都是些呆鳥。果如是,當然此計甚好。可惜,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君不見,國際市場風聞此舉後,已有傳言說:這些貸款應當按照其面值打百分之九十的折扣,才可考慮收購。直嚇得中共官員趕忙說,“按照面值的百分之十出售那些資産的說法太悲觀。我們認爲按照面值的百分之三十比較現實。”想想,三十與十,相去何止以道裏計?這個缺口豈是官員們滔滔雄辯的唾沫星子所能填補的?
日前,已有四公司之一的華融公司即將前往倫敦推銷價值二十億美元的國有企業「不營運資産」了,且有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的幾名高級官員陪同,以示政府支援。讓我們祝他們好運,「收回」百分之三十的貸款面值回來。
不過,話說回來,據傳中共正在起草放寬壞資産出售的新規定。其中一條重要修改就是取消對資本所得返回的限制,另外一項就是放寬中國公司借外債的批准程式。對此,筆者認爲還是值得歡迎的。
加強國際國內金融資本的流通原則上總是好事,只要真正把貨色放到市場上去,「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這裏所指的,不僅是呆滯貸款,而是所有的國有企業資産都放到國內外市場上去交易,這才是治本之道。任何資産只要放到關心自己利益的有才智的企業家手裏,有時真象到了「點石成金」的魔術師手中一樣,真可能「化腐朽爲神奇」。這就是産權改革的神奇之處,正如當年「包産到戶」的奇迹一樣。而且,早就應當放寬「中國公司借外債的批准程式」了。只有這樣,才可能使中國的私營企業家擺脫中共銀行的不公平待遇,真正一展身手,有機會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