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5日訊】 一九八九年以後﹐中國進入了以江澤民為主導的所謂”後鄧”時代﹐江澤民這樣一個公認平庸無能的政治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維持了十二年的統治。明年中共”十六大”上﹐江澤民將至少半退﹐江的主導地位將被取代﹐這意味﹐持續了十三年的江澤民時代將在明年劃上句號。不管對江澤民有怎樣的看法﹐他至少成了歷史的一部份﹐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應當成為歷史評價的對象。
在十三年的統治之後﹐如果回顧他的表現﹐歷史將如何定位呢﹖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不由得不經常把他與前蘇聯的總書記勃烈日涅夫做一對比。對比的結果是﹕有太多的方面﹐江﹑勃二人實在太相似了﹐江澤民的歷史定位如果拿來與歷史中其他人物類比的話﹐勃烈日涅夫是最匹配的人。江澤民就是勃烈日涅夫第二﹐是中國的勃烈日涅夫。勃烈日涅夫其人﹐在前蘇聯歷史中﹐是具備一些與其他領導人不同的特點的。江澤民的特點則與勃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現在讓我們試舉幾例。
第一﹐勃烈日涅夫統治蘇聯十八年﹐在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但並未觸動計劃經濟的本質﹔而在政治上﹐則是對其前任 – 赫魯曉夫時期的大倒退﹐恢復了思想專制﹐逮捕持不同政見者﹐停止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江澤民主政以來﹐在經濟改革上也是進行了一些改革﹐前進的步伐甚至比勃烈日涅夫更大一些﹐但嚴格地說﹐九十年代的經濟改革對計劃經濟的核心部份 – 產權制度問題並未進行根本觸動﹐可謂淺嘗輒止﹐徘徊不前﹔而在政治方面﹐江澤民也是在其前任 – 胡耀邦與趙紫陽的基礎上大踏步後退。在江澤民主政的十幾年中﹐”十三大” 提出的政治改革藍圖被束之高閣﹐思想管制更加嚴格﹐對持不同政見者的打壓更加積極。
勃烈日涅夫與江澤民兩人都是在較為開明的前任的基礎上接任﹐都是實行經濟相對自由﹐政治嚴加管束的治國方針﹐因而同樣的﹐也都為社會轉型種下了隱患。前蘇聯的崩潰﹐論者都以為是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所作所為的結果﹐但殊不知﹐正是勃烈日涅夫時期的停滯與專制才積累下了大量積重難返的社會矛盾﹐否則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也不可能下決心﹔同樣﹐江澤民主政十幾年﹐表面上看起來社會基本穩定﹐但這種穩定是用矛盾的拖延處理和積累為代價的﹐他兩手一拍﹐扶袖而去﹐但給中國留下了一堆隱患。
在以後的評論中﹐我將繼續比較江澤民與勃烈日涅夫的歷史地位的相似。(待續)
--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