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4日訊】將踏入十二周年的六四事件﹐或許會納入為會考中史新課程的一部分。課程發展議會公布的課程諮詢文件﹐建議擴大近代史修讀範圍至二○○○年。有學者及教師擔心距離事發時間太近﹐事件未有定論﹐將引起很大爭議﹐預期有關問題更會成為議會的「燙手山芋」。
近代史擴至2000年
明報訊, 課程發展議會上周公布會考中史課程修訂諮詢文件。文件指隨籲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課程需作調整﹐建議將一九七六至二○○○年的歷史納入近代史修讀範圍。至於課程中會否加入六四事件﹐負責中史改革的課程發展議會「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領域主席歐陽崇勳表示﹐需待中史委員會完成公眾諮詢才可決定。
學者﹕未有定論掀爭議
浸大歷史系助理教授麥勁生認為﹐八九年六四事件﹑改革開放及台灣問題等﹐無疑是中國近代政經發展的轉捩點。但歷史文獻通常要在事件發生後廿五至五十年﹐才有具體的討論資料。現階段將這段歷史納入課程﹐「只會製造更多爭議及容易引起大家猜想」﹐難以平衡各方看法。
他認為史料未有定案﹐教師難以掌握教學重點﹐「比如六四及釣魚台事件﹐教師怎樣平衡不同觀點﹖如果學生問六四是對與錯﹐教師怎樣回答﹖」
中國歷史教育學會主席梁炳華亦承認﹐六四事件內容敏感﹐在教材未完善下教師如處理不好﹐學生會隨時跌入「支持民運」或「反對民運」的二分陣營﹐忽略客觀分析史實的重要性﹐「中史一向不是普通科﹐有特殊價值及地位……今次挑戰很大」。
歷史未有定案﹐亦影響教科書編寫。有多年撰寫中史教科書經驗的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系高級講師區士麒表示﹕「六四怎寫也不會好﹐就算用最客觀的詞語也會引起爭端……究竟用農民起義﹑民變或什麼之亂﹖不同階級有不同立場。」他稱由於角度取捨困難﹐已愈來愈少人撰寫現代史教科。
目前初中課程也有論及六四﹐但篇幅短小。以文達出版(香港)有限公司的中史教科書為例﹐僅以不足五十字簡介六四事件。
高中中史諮詢期將於六月十五日完結﹐新課程指引會在二○○二年推出﹐課程將在○三年實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