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31日訊】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核物理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在太平洋地震帶上所發生的大地震大都与海洋潮汐有關。但是,潮汐作用只是引發地震的一种因素,能否形成地震還要取決于很多其它因素。
俄《消息報》報道,這家研究所的專家對1964年至1992年間在太平洋地震帶上所發生的地震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多數情況下在發生大地震的當日或大地震發生前后2至3天內,夜空中均出現過新月或滿月。而且在地震發生前,俄羅斯或其他國家的中子射線測量机构都曾探測到超過正常標准數十倍的中子射線波動。另外,位于帕米爾高原上的俄中子射線測量站的觀測結果也證實,每當新月和滿月發生時,太平洋地區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子射線波動。
俄專家指出,上述現象說明,太平洋地區部分地震的原因与海洋潮汐有關。海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下產生的。天體對地球的海水會產生引潮力。當新月或滿月出現,即太陽、月球和地球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會形成合力,引發大潮。俄專家認為,大潮能夠對太平洋地區的地殼產生巨大的壓力,部分堅固性稍差的地殼會出現裂縫,裂縫中會釋放出中子及其它原子粒子和核子的射線,中子射線就會由正常水平而產生波動。如這种破裂正好發生在地震帶上,就會使該地區的地球內部能量得以猛烈地釋放,這樣地震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
俄專家表示,与潮汐作用密切相關的中子射線波動狀況,完全可成為短期地震預報的一項重要指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