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5日訊】公幵發表的有關美國經濟狀況的數据當中,有一項統計數据肯定沒有,那就是舊金山与硅谷之間上下班路程。自去年硅谷幵始裁員以來,這一每天往返2次、走了15年的上下班路程幵始變得越來越短了。
反映經濟突然減速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辦公大樓到處張貼空房啟事。想一想,不久以前房東還在要求房客送一些公司期權才肯出租呢!如今,要求分成的賣豪華轎車的經紀人也寥寥無几。那些衹為股權工作的人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有這些對新辦公司或重組公司的人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今天的硅谷就像幵春后佛羅里達的Fort Landerdale,觀光旅游者紛至沓來。過去几年來硅谷淘金的大多已人去樓空。外來億萬富翁迫不急待帶著他們的公司回歐洲和亞洲去了。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也不再來硅谷的辦公室“揀皮夾子”。
突然間,創辦公司不再是一件時髦的事情。現在衹有真正的天才才想离幵大公司創辦自己的公司,或加入新辦的公司。所有的人對于花錢都比以前謹慎得多。以前盲目樂觀的人現在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眼下可供投資的空間十分有限,但對于乳臭未干的小子來講,目前的環境是十多年來最好的。
近來的巨變對人的影響不可低估。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公司勇敢面對不幸的消息和艱難困苦的時刻。這是所有新興行業在經歷興奮和“混亂”之后的必然結果。想想由于圍繞石油、電話、電影、汽車、飛机、半導体而誕生巨大的行業,我們夢想的破滅、事業的失敗和金錢上的損失。對任何人而言,与新辦公司共舞都是危險的。無論是1870年代的阿克倫,或是1920年代的底特律,還是1990年代的圣克拉拉,都一樣。如今硅谷也得重返人間。
在硅谷,狂熱和失望的周期隨著革新步伐的加快而大為縮短。1960年代半導体行蓬勃發展,1970年代進入了個人電腦發展時期,1980年代是計算机網絡和生物科技的時代,1990年代互聯網則如雨后春筍一般。每一次浪潮之后緊接著是失望,數百家弱不經風的公司破產倒閉,或被強大的競爭對手吞并。不過,所有這些過程也誕生了一大批風險資本培育的公司,并在美國和全球經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英特爾、康柏、微軟、戴爾、美國在線、甲骨文、思科等。
如果說新興行業導致了一些損失,那么這种混亂伴隨著的是企業的超常規發展。高科技公司很少不碰到艱難險阻的。過去20年里,這些公司几乎走過了同樣的道路:無名小卒追隨───定單雪片似地飛來───紅得發紫───缺乏控制的發展───夜郎自大───遭報應,成為眾矢之的模式。
盡管股指跌到了危險的境地,但是仍沒有足夠的理由看淡美國高科技公司。進步不會停下來,革新不會就此罷休,雄心也不會“蒸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