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3日訊】 八十年代,在意識形態上,自由知識界的主體仍然在體制之內,他們既作為執政黨的改革政策的主要支持者,又作為民間社會的主要代言人和啟蒙者,這種雙重身分使他們在八九運動中的整體角色,常常變得曖昧不清。
更重要的是,在運動突然爆發之前,他們既沒有明確而深入的自由理念,更多的是期盼「青天」的心理,也沒有甚麼精神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在運動開始之後,他們既沒有駕馭自發群體運動的組織能力和技術操作的經驗,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策略調整,也沒有平等的公民意識及參與精神;而他們最缺少的,無疑是在大恐怖面前堅定的道義立場和無畏的良知勇氣。
知識界逃亡三部曲
運動開始時,他們大多持觀望態度,其理由居然是不給官方以打壓運動的借口;隨運動迅速擴大並達到大絕食的最高潮時,還有一些人只想充當政府與學生之間的周旋者,去廣場擅自宣布代表學生與政府談判。
自由知識界中的積極投入者,即便成立了類似學生自治組織的知識界聯合會,也主要是聲援性質的,並且在沒有和學生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發表了「五一七宣言」,把運動的主要矛頭指向了鄧小平,使運動的目標過早地轉向了「擁趙倒鄧」,給了保守派以罷免趙紫陽的極有利口實,讓鄧小平堅定了實行戒嚴的決心,由此鑄成了策略上的大錯。
我甚至以為,這個錯誤遠遠超過學生們犯下的任何策略上的錯誤。
在宣布戒嚴後的一片恐怖之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便開始臨陣脫逃,而在最嚴峻的大屠殺時刻,只有極少數人與學生和市民站在一起,面對劊子手的坦克和槍口;當無數市民走上街頭搶救死傷者、抗議中共的法西斯暴行之時,自由知識界早已逃向了安全之處。
在「六四」之後的整肅中,沒有逃亡和進監獄的知識分子,大都屈從於中共政權的淫威。
從觀望到熱情聲援至大面積逃亡或背叛的三部曲,充分顯示了這一群體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道義上的無底氣。
政治上的不成熟還可以有理由辯護,而道義上的無底氣就只能證明其在整體上的懦弱。
社會變革喪失時機
嚴格的講,八九運動的失敗,不是學生及廣大民眾的失敗,因為他們已經為這個社會提供了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民意基礎,他們做的最多、付出的鮮血也最多,而是黨內開明派和自由知識界的整體失敗,因為他們沒能有效地珍惜和利用這寶貴的民間資源。
自由知識界的失敗最為慘重,他們與黨內開明派的聯盟破碎了,與學生們之間的精神紐帶斷裂了,與民眾之間本來就極為脆弱的關係更是蕩然無存。
極少數仍然堅持自由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也只能處在自說自話的單打獨鬥之中,根本無法形成像樣的民間壓力。
八十年代的年輕大學生們,曾經為中國社會的整體變革提供了絕佳的民間舞台和時機,但是,由於長鬍子的人們的整體不成熟和懦弱,使年輕生命所付出的代價和提供的時機至今沒有結成正果。
中國人還會有這樣百年不遇的時機嗎?還會有八九運動那樣有序而理性的民眾運動嗎?如果有,但願長鬍子的人們能做的好些!
原載《蘋果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