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3日訊】 最近在臺北舉行的全球僑務會議,提出了將護照上中華民國的英文名加上括號的“臺灣”英文字眼。此舉得到多數駐外館處的認同。當然,由於有些人老喜歡拿統獨問題做文章,於是自然也被套上“臺獨”的標簽。
中國的問題十分複雜,有時候連中國人自己都搞不清,何況老外。例如明明是中華民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存在,誰也管不了誰,而且簡稱都是中國,但是為什麼一定要說“一個中國”?如果說中國祗有一個,為什麼彼此之間的來往要用“臺胞證”和“入臺證”?就連香港、澳門已經是“一個中國”了,但是到大陸還需要“港澳同胞回鄉證”,大陸人到港澳也要有“通行證”,甚至還有單程、雙程之分。全世界有這樣的“一個”國家嗎?
最近一個香港人用“回鄉證”離開北京搭日航班機於日本轉機去加拿大時在日本出示的香港特區護照因為沒有從北京出關的印章而被日航職員逐出。那位日航職員大概以為又抓到了一個類似金正男的人物,可以受到上級的褒獎,哪裏知道這個倒霉的香港人現在要告他歧視華人。
在一些國際活動或外國媒體上,特別是在發展中的國家,他們將中華民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照片,或者國旗。或者國歌搞混淆了而出洋相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其實就連中共第一號人物的江澤民自己有時也會搞錯。例如一九九九年十月他在英國劍橋大學頭也不抬的唸他的講稿時,就把“中華民族”唸成“中華民國”。可見中華民族、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很容易搞錯的不同概念。又由於中共在國際上到處封殺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和他們的老百姓只知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知有中華民國,一說到“中國”,也自然而然的認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之,一說到臺灣,他們的概念就很清晰,知道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中國以外的另一個國家。
這些混淆就是不談政治原則也已經帶來了一些不便。例如美國大學裏的中國同學會,以前是臺灣留學生的組織,但是隨著大陸留學生的增多,取了個類似的名字,老外,甚至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於是,原來的中國同學會名字改為臺灣同學會,也就是將“兩個中國”改為“一中一臺”。
因此臺灣要走出去,要打響在國際上的名聲,一方面要沿用中華民國的旗號,表明它是擁有九十年歷史,是聯合國的創始國而應該受到尊重,同時必要時打出臺灣的旗號,以便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相區別。一個是“學名”,一個是“俗稱”,哪一個旗號有利就打出哪一個,這就是務實外交。
那些指責這是稿“臺獨”的人士,最好去同中共當局說理去。只要中共讓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有相應的地位和廣闊的空間,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中華民國,那麼中華民國的護照上也就不必特別註明“臺灣”了。
目前之所以在老外眼裏“臺灣”比“中華民國”響亮,原因之一是臺灣產品多數用的是MADE IN TAIWAN,而不是中華民國(ROC)或中國(CHINA)。那麼MADE IN TAIWAN是不是也是搞臺獨的“商務外交”而須用ROC或CHINA呢?
在中共眼裏,將“臺灣”發揚光大是“臺獨”,重整“中華民國”的旗鼓也是“兩個中國”,都是“千古罪人”,但是就是當上中共的奴才,就有好日子過嗎?那些熱衷於“中國熱”的人士,試試像中國農民那樣一無所有的到中國去,看熱得起來不?
這次陳水扁出訪中南美,得以在紐約、休士頓過境,當然也要務實,不要太招搖。但就是過境成為新聞,以及當地僑民的歡迎,對推展務實外交也是有利的。如果中共歇斯底里大發作,那是免費宣傳,卻之不恭。
陳水扁能夠過境美國,進行若干參觀訪問,或者見到一些國會議員,這是務實外交的成績,但不能只歸功於民進黨,而是中華民國在務實外交上的成就,是好多年來外交工作積累下來的,包括身為國民黨員外交官員們長期努力的結果。也因此,陳水扁過境美國,并不是擁護民進黨的才去歡迎,只要是認同中華民國,各黨各派有可能的都應該去歡迎。務實外交是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提出的,它是全民的外交,不能被中共製造統獨糾紛而各個擊破。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