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日訊】就像有人中了大獎后透露了博彩的秘訣,最近中國足球冒出一個“ 361” 新名詞和新話題。一向略顯木訥的沈祥福成了這一沸騰焦點的始作俑者,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范進中舉的沈祥福現在是中國足球青年近衛軍的少壯派首領,在許多人眼里,他算是一個典型的“新好男人”。這位年輕時就厚道寡言的前國家隊奇襲小分隊特工,當時恰恰是以在場上敢做敢為而著稱的。從他后來在日本也同樣受人賞識,不僅作為主力踢球,而且作為教練教球,再后來很自然地回到北京母隊被破格委以少帥重任這一段扎實穩健的經歷來看,沈祥福似乎是一個始終沿著“主戰場”的邊緣活動的淡泊名利的中國足壇二流人物,他的足球性格和做派不溫不火的,從來不會也總是不能成為某种意義上的中流砥柱。在過去,提起沈祥福,你很難說出他的最大的足球优點,可也很難說出他的最大的足球缺點。
如果不是國青小龍旋風般地在香港打了一場中國足球的“台儿庄戰役”,別說是“ 361”,就算這個已在球迷視線中可有可無的沈副官鬧出個“ 731”惊聞,恐怕能被其吸引的眼球和耳孔也是寥寥無几。
沈副官一戰鵲起,驀然成了一場喜劇大戲的一號人物。
看著沈副官在几乎所有足球媒体的頭版頭條“喧賓奪主”,人們不得不對他賴以衝天的“361”兵法進行研究和反省。公平地說,足球以成敗論英雄,胜利是足球場上的硬道理,就眼下的形勢,能對“ 361”不屑一顧而足以服眾的人物和言論,至少還沒有露面和發言。國青隊這彪 361特种部隊,目前炙手可熱。沈副官在香港演奏的一場游戲一場夢,注定將在不久后的世青杯上成為世人關注的“中國節目”。
此种背景,不禁逼人琢磨:何為“361”?
以鄙人在夢游心態下的粗淺見識,所謂 361是大有玄机的,它為我們中國足球提供了這樣几种未經充分証實的可能性:
(1) 三后衛体系。
記得曾有一個荷蘭專家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指出,以意甲和西甲為例,現代足球將在“未來十年以三后衛打法挑戰教條的起源于英國的四后衛傳統”,并論述了一大堆其先進之處。如今看來,這位專家的預言相當准确。細細想想,所謂三后衛,大概一是有欲擒故縱的戰略意圖,二是有拒敵于國門之外的戰術考慮,三是有宁可攻而死不愿守而亡的“打漂亮足球”的市場壓力。
果如此,一旦采用三后衛,球隊的決策層和指揮官決不能葉公好龍,必須要堅決放棄在后場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必須要同樣堅決地改變“近海防御”的消极理論。与此同時,三后衛對其三足鼎立的每個單兵成員都提出了無論怎樣評价都不過分的高標准高要求,他們不僅要在自己國土內的遼闊防區堅壁清野,而且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和体現出現代足球“高科技戰爭”中沒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的革命性、全天候“戰爭觀”。
從歷史文化(譬如長城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人也許是最不崇尚和擅長這种价值觀念的民族。現在沈副官不自量力地舉起這杆呼呼獵獵的大旗,幸虧斬了阿青、抗了巴青,否則以他勢單力薄的年輕副官身份,真讓人為他捏著几把冷汗,其稍有閃失,不被口水淹死才怪。
另一方面,國青隊的三后衛体系与國家隊的四后衛格局斷代并存,這使國青隊倔強地与國家隊保持了某种距离。我們可以大膽預言,假如沈副官的 361部隊在不久爆發的世青杯大戰上突有斬獲,或者能夠真正地維護中國足球和中國球迷的尊嚴,那么“ 361”將能“農村包圍城市”,其三后衛体系會自下而上地深刻衝擊甚至推倒國家隊邯鄲學步、抱殘守缺的四平八穩的“馬其諾防線”。
(2) 人多勢眾的中場要塞。
中國足球在中場奇缺“偉哥”,一如中國軍隊不可能在海外擁有龐大的軍事基地或航空母艦。關于“得中場者得天下”的呼吁不知聒噪了多少年多少遍,始終不見有堅挺的起色。四年前,戚務生越眾而出,祭出“ 451”試圖以增兵中場的方式尋求突破,不幸全軍覆沒。悲苦的戚務生即便“吻頸而亡”,依舊被國人鞭尸式地罵到今天。從此一提起“451”,就像揭了中國球迷的傷疤。
比戚務生晚了一輩的沈副官,是否在重蹈戚務生的麥城老路,不能妄下斷語。令人惊异的是,沈副官竟然一古腦地將 60%的兵力部署在中場地帶,這在國際足壇是聞所未聞的。遠遠地俯瞰著這支 361 部隊凸起的腰身和有力的衝舉,使人禁不住聯想起中國人發明的捆綁式火箭,雖然模樣有點古怪,用起來卻也并不費事。剛剛在香港成功發射了一顆“衛星”的沈副官逢人就講“不能丟掉中國人自己的東西”,這會儿听上去也覺得并不太刺耳了。
与阿青和巴青這兩支虎狼之師的 斗,成就了年輕气盛的沈副官及其弟子們的“ 361”標簽和旗號,那時沒有人笑話國青隊在中場的“人海戰術”或者“啤酒肚”,即使有人想指責他們歪打正著、嘩眾取寵,一時間卻也實在不敢犯了眾怒。
這种361,也許是352或3331或343的變种,過多過繁地糾纏它的來龍去脈已經沒有多大必要。難以置信的是,它使我們睜著眼睛明明白白地看到,當國青小將開始有組織、有目的地与歷史上最強大的對手寸土不讓地爭奪“中場要塞”,其過程翻天覆地,其結果蕩气回腸。這种以空間換取時間、以數量贏得質量的攻防机制,集中优勢兵力殲滅敵人,毫不花哨,也不深奧,就那么擺在明處,一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無法否認,這套土辦法确實格外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
老實巴交的沈副官就這樣悶頭悶腦地炖出了一鍋上不了宴席的家常“紅燒肉”。他的 361部隊屯重兵于中場,承前啟后,攻守兼備,既可隨時擴張至對手的禁區實施大面積攻擊,又可迅速收縮到后場展開多層次勤王。于是乎,在与強手一決雌雄的激烈“交媾”中,中國足球長期疲軟的中場“海綿体”,終于能夠馬馬虎虎地伸縮自如、張弛有度了。
(3) 隱藏火力點。
沈副官炮制的“ 361”最讓人惊奇的一點,是其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攻擊力。如果不是看了中阿之戰,很難叫人相信沈副官只有一名前鋒的 361部隊會是一支蘊藏著強烈的進取心和駭人的殺傷力量的“戰爭机器”。
“ 361”的那次胜利,顯然是集体英雄主義不容置疑地取代了個人冒險主義的胜利。在隊友無處不在的密集接應和支援下,361 的鋒線尖刀“球”源滾滾,成功滲透和射門的次數多得匪夷所思。 最致命的威脅還在于,隱藏在一名鋒將背后的來自中后場的長短兵器,不動則已,一動往往暗箭難防。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應了《韓非子》“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闡述。
沈副官“紅燒肉”式的 361,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其喝彩之余,備注兩點忠告:其一,堅持下去,“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即便被某些貌似權威的老貴人罵得体無完膚,或者被某些故弄玄虛的洋大師貶得一塌糊涂,最終不能忘記,“中國豬”既然紅燒起來更适合其肉質及國人的口味,那就不要把它做成你一時半會根本無法掌握的不倫不類的豬排和漢堡。
其二,盡管所謂“ 361”因為一場勢如破竹的惊天大捷而甚囂塵上,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無論何時何地,沈副官及其國青弟子都應該是“ 361”的主人,而不應該是“ 361”的奴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