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2日訊】中國時報報導,陳水扁總統此行過境紐約,雖然僅有兩天兩夜,並在默契之下刻意謹慎、低調,但仍成為國際媒體的聚光焦點。阿扁總統現身曼哈頓所造成的人潮轟動,以及吸引紐約各方關注,決不亞於任何一位國家元首造訪,而他還只是過境而已。從台灣要走出去的觀點來看,陳水扁首日在紐約已收足國際宣傳功效。
華府是美國的首都,而紐約卻是世界的首都。相較於華府政經軍的硬性特色,以及西岸洛杉磯偏走娛樂消費的軟性訴求,紐約糅合生冷火熱的繁華複雜特質,使得這個世界之都的任何動靜,隨時都凝聚了世界各國媒體的注目與報導。陳水扁過境紐約,在百家雜流媒體的報導下,已經躍出傳統的政經報導,成為具有街談巷議的豐富材料。
廿一日在華爾道夫飯店前公園大道與第五十街上,川流不息的東西方媒體,操著各國腔調的英語,每個新聞專業各取所需,主流派的美國三大電視網、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長駐聯合國的各國媒體都浸入這場新聞熱潮,德國通訊社、日本共同社、墨西哥通訊社亦躬逢盛會。
有趣的是,此間非主流派的媒體如「村聲」,乃至於紐澤西的鄉鎮社區報,到紐約大學新聞學系的實習課堂,都把所謂的台灣總統陳水扁在北京壓力之下過境紐約,認為值得觀察、報導、研究的有趣事件。陳水扁在紐約現身所引起的話題與曝光層面,已超出傳統外國元首造訪的格局。
一位來自波多黎各的計程車司機在廿一日傍晚要載客時,特意要避開華爾道夫飯店,因為他事先知曉來自台灣的總統要來紐約,到時候那裡會很「crazy」(忙亂)。問他怎麼知道陳水扁總統要來紐約,他很不以為然地說:「這樣的消息,我怎麼不會知道?」
雖然僅是過境紐約,但是陳水扁的名字已經從英語的幅員,擴及到日語、西語、德語的版本上。穿西裝的紐約客在地鐵車廂裡,讀著紐約時報關於陳水扁的新聞,在布魯克林的小咖啡館裡,收音機則播放著叩應聽眾在埋怨:台灣總統要來紐約就來嘛,吵什麼吵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