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2日訊】 筆者自從在本報發表文章以來,一直只寫中國的經濟問題,不涉及政治,但是這一篇短文破了例。因為,美國新總統布殊上台後明顯調整了克林頓的對華政策,給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了陰影,所以,不得不對它做一點分析。
夥伴關係口惠不實
一九九八年六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與中國元首確立兩國面向二十一世紀「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將美中關係推上歷史高 。然而,不久,克林頓政府的部長便訪問台灣,有意將台灣納入美國擬議中的戰區導彈防 系統。約一年後,美國軍機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所有這一切都跟「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發生衝突,令人不能不懷疑美方的真實意圖。
克林頓政府為何同意美中「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不是因為克林頓本人偏好中國,君不見一九九二年他首次競選美國總統時,為了與當時被公認中國有好感的老布殊總統劃清界限,多次咒罵中國當權者。是美國國家利益(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經濟利益),促使克林頓入主白宮後不得不與中國打交道,不得不控制美中關係的進展,既不親熱,也不決裂。一九九八年克林頓之所以接納兩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之前美中關係因美國批准李登輝訪美而陷入低谷:當然,也跟克林頓政府主要班底的所謂「鴿派」概念相關。
如果說美國自一九九八年六月以後的一系列舉動,顯示美國總的說來對於美中兩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是口惠而實不至,那麼,小布殊上台後迅速宣布中國是美國「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則道破了美國對於美中關係的真實看法。然而,這並不表明美中關係將直線式地惡化而致於破裂。因為,正如小布殊一再強調的,美中兩國巨大經貿聯繫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這將平衡兩國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分歧。
關係惡化不會決裂
總而言之,一九九八年六月是美中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的「蜜月」,二○○一年上半年,兩國關係則遇到建交以來最嚴重的困難,還可能在二○○一年下半年繼續惡化,但是,不會決裂。「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是好的一極,「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是壞的一極,前者側重於經貿,後者側重於政治,兩相平衡,美中關係將在兩極間徘徊。
──原載《蘋果日報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