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 陳奎德: 反智主義回潮

陳奎德

人氣 12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4日訊】 繼多位海外華裔學者歸國遭秘密逮捕之後,最近,《羊城晚報》周刊因爲刊登了對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的專訪,遭到中共宣傳部的點名和警告,並責令嚴處。而中國作家協會近日更是變本加利高調左轉,高奏過時的意識形態陳詞濫調,遂令作家王力雄終於忍無可忍,公開宣佈退出該會。

近期有大量徵象表明,中共又再次陷入與知識界爲敵的周期性熱病之中。這種熱病,就是其反智主義本性的捲土重來。

反智主義在中共統治期已有悠久傳統了。

毛澤東是其始作俑者。毛時代具有強烈的反智主義、民粹主義的農民烏托邦的色彩。他反復強調所謂「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由於早年的經歷使他對現代教育系統和知識份子有難以掩飾的仇視和蔑視。毛時代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其根本特徵之一,就是反智主義。

從建政初期的知識份子思想改造,批胡適,反胡風,到按照蘇聯模式對大學進行「院系調整」,剔除內蘊現代人文精神的大部分文科專業,取消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法學、心理學、企業管理等基本學科,目標是使學生成爲只知道狹隘專業的「技術文盲」,扼殺具有廣闊視野且能獨立思考、富有懷疑精神兼具全面知識的知識份子的出現。再到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把55萬知識份子被劃成右派,變成「賤民」。進而至1958–1961年的「教育革命」,以「大躍進」爲左傾旗幟,毛澤東提出「教育爲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並在學校貫徹「階級路線」,即以家庭出身和政治忠誠度而不是學業成績作爲錄取和評判學生的標準,實施政治歧視,使教育界知識界進一步左傾化,終於確立了中共教育體系的意識形態特徵:政教合一,黨化教育,黨委治校,政府控制的單一辦學體制。由於這一封閉社會的愚民主義,遂使中國與國際的知識與文化進展隔絕。

中共反智主義的登峰造極無疑是所謂「文化大革命」。它以對文藝界的大掃蕩揭開序幕,,以廢除高考制度爲正式登場鑼鼓,繼而停辦大學,污辱知識份子,「革文化的命」,驅趕在校學生上山下鄉,徹底摧毀了知識者的尊嚴與教育事業。

鄧小平以對毛政策的撥亂反正而獲得最高權力之後,爲緩解毛時代政治系統與文化系統的潛在緊張,以恢復高考爲信號,以充當科技和教育界的「後勤部長」爲姿態,以開放海外留學並導致近代以來中國第三波最大的留學浪潮爲禮物,與知識界達成了某種諒解,從而與知識份子有了一段短暫的「蜜月」。

但是,鑒於中共體制的反智主義本質,二者之間的妥協難於持久,衝突勢在難免。於是,就有了八十年代的「清汙」、「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一系列對知識界的整肅。而其頂點,則是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它是從知識界萌發並以青年知識者爲基本力量展開的,後來擴展到了全社會。其血腥的悲劇結局,表明中共的反智主義業已根深蒂固,在這塊蠻荒的土地上,已經難於結出現代文明與知識之果了。

六四」之後,中共曾一度重施反智主義故伎,重彈「反和平演變」老調,但由於處於完全不同于毛時代的國際國內時空之中,故受到廣泛抵制,已經礙難推行了。因此在「鄧南巡」後,北京的意識形態逐步淡化,並引發了史無前例的商業浪潮。在淘金大潮中,北京與知識界似乎又有了某種相安無事的默契,而中南海的反智主義特徵在此期間也逐步弱化了。

然而,最近一年,特別是近兩三個月來,中共對知識界的「網」突然收緊,它意味著什麽?是預示著周期性風暴降臨的前奏,象以往歷史經驗所顯示的那樣呢?還是另有預告?遠眺中國大陸目前的一些兇險的徵兆,人們不禁要問,北京當局究竟要把中國引向何方呢?

這是所有關心中國國是者不能不憂心忡忡的。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紀元專欄】陳奎德:反智主義的又一次痙攣 (12/21/2000)
  •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