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3日訊】 成為美國總統之前,布布曾說:「我們(美國)傲慢,會遭來怨忿;我們謙卑,但強大,會廣受歡迎。」美國是否強大?答案無庸置疑。美國是否謙卑及廣受歡迎?最起碼歐洲國家,特別是歐陸上的德國與法國,不做如是想。
布希總統就任剛滿百日,德國頗負盛名的慕尼黑市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在其網站上貼出七篇總結其施政(外交)重點的評論文章,其中五篇的標題如下:「對台軍售:布希在太平洋展示影響力」、「北韓;布希惹毛亞洲人」、「世界法庭:得不到美國的支持」、「伊拉克:轟炸取代外交」及「氣候公約:美國撕毀京都協議」。
這些標題及其內文所反應的,不能不說是歐洲國家的普遍心聲。
日前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選舉中首次鎩羽而歸,應該就是許多歐洲國家在前述議題與其他方面對美國不滿的具體表現。
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郝爾布魯克(RichardHolbrooke)即形容布希的外交政策「不夠圓融」,而處理環保方面的議題時更是「釀成災難」。
其實美國與歐陸國家的嫌隙其來有自。美國立國僅兩百多年,卻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天然資源,加上歷史上的因緣際會,而成為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乃至文化上都淩駕歐洲的世界強權。前蘇聯解體後,歐洲在國防安全上不需再仰美國鼻息,歐洲統合又使歐洲得以在經濟上與美國分庭抗禮,因此歐洲國家,特別是歐陸的法國,自然不願再隱忍其對美國的不滿。
布希上台後在國內及國外都大開環保倒車,為圍堵中共而要求盟國生吞活剝接受飛彈防禦系統,加上外交重心明顯重亞輕歐等,則讓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不滿逼近警戒水位。
歐洲國家聯手運作,透過民主程序將美國踢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外,基本上示警的味道相當明顯。布布總統在外交事務上如果不改其牛仔作風,仍然以為只要「長街拔槍」,就可「快意恩仇」,則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絕不會善罷甘休,與美國正面交鋒的中共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布希總統及其外交團隊對上述情況似乎有所警覺,而且已開始慢慢地在修正。德國的外交政策分析師凱瑟(Karl Kaiser)就認為,布希陣營似已漸漸意識到,在許多方面,他們與歐陸國家的認知差異極大,例如,布希本人及其外交策士逐漸瞭解,歐洲國家普遍覺得維持食物與環境的品質遠比防範來自蘇聯或北韓的威脅來得重要。
凱瑟甚至質疑,歐洲國家是否還有必要對美國抱持那麼強烈的懷疑。凱瑟表示,布希最近在發表與飛彈防禦系統有關的演說時,就明白表現出他(或美國)很在乎盟邦或俄羅斯對該系統的關切,如他愈來愈淡化該系統中「美國的(National)」的意涵,轉而強調該系統旨在協助所有與美國友好的國家,而且一定會經過澈底地諮詢後才會付諸行動。
凱瑟說:「透過演說所傳達的訊息,布希明確地將自己與美國共和黨中的極右派區隔開來,並明白揭示他已回歸居主流地位的多邊主義。」
針對歐洲國家批評布希總統以強而有力的方式表示支持台灣,無異是在對中共進行無謂的挑釁,還有俄羅斯憂心美國漫無節制地在世界各地發揮其影響力,前美國駐中共大使李潔明(Jim Lilley)認為,歐洲國家誇大了上述危機。李潔明認為,事實上,中共與台灣在經濟上正愈靠愈近。
追根究柢,或許會發現種種對美國的不滿,衝著美國的風格而來的成分,不下於因為美國對某些議題的立場。
(原文刊於五月十一日國際先驅論壇報■工商時報 李鐏龍/摘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