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2日訊】“其實DNA分子式很簡單,我現在就畫給你們看。”在昨晚 8點開始的中外科學家与北京四中部分中學生座談會上,62歲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克羅特為讓后排的同學能看清楚,用肩和左手托起小黑板,右手握粉筆不停地畫著演示圖。
北京青年報報道﹐克羅特教授和中科院化學所副所長徐堅博士是應北京團市委和市青聯的邀請到北京四中參加座談會的,團市委副書記關成華首先對兩位科學家的光臨表示歡迎。有學生發問:“克羅特教授,您出生于‘二戰’期間,童年的教育情況如何?”克羅特手握話筒站起身:“我的家庭當時很貧困,能念到大學是父母極力堅持的結果。一到放假我就到父親工作的工厂去打工。父母認為理工科在畢業后容易找到工作,就誘導我向那方向轉向。他們對我的學業要求很嚴,完不成功課就不讓睡覺。我的最初理想是成為美編,跨入自然科學領域完全是謹遵父命。”
“我想知道您獲得諾貝爾獎時的情形。”“那是很偶然的事情。”說到這儿,克羅特竟然不好意思地揉了一下鼻子,“1985年9月,我和助手做實驗時意外從質譜儀上觀察到質量較大的碳原子簇所含的碳原子個數都是偶數,碳60就是這樣被發現了。我想,科學實驗与奧運奪冠的根本區別就是后者目標很明确,而前者并不知道未來會發生哪种變化。”
克羅特認為,四中的實驗室設備甚至比英國中學的還要先進,同學們要勤于動手,因為科學發現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闖入人們視野的。他還和徐堅博士一起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化學專業問題。在座談結束前,克羅特教授問:有誰愿長大后當化學家?只有一人舉起了手。克羅特自嘲地解釋道:也許是老師留的作業太難了,如果因此考不上大學,我愿捐出諾貝爾獎章來為同學們求情。
第一個提問的高二王淼同學說,在門前歡迎克羅特時,把他當成了大師;近觀,特別是閑聊后才意識到面前站立的是一位長者、老師和朋友。其實,我們對尖端科學的態度也應如此,平視才會找准位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