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0日訊】 經常聽到官員、學者們批評老百姓消費理念落後,不敢消費,還編了一則笑話諷刺:中美兩個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一輩子好房,上天堂前還清了貸款。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終於可以購一套房了。聯想到領導們經常說,吃飯時喝點葡萄酒很好啊,前些年報刊又提倡”過緊日子”。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吃飯時喝二兩誰不知道自在啊,問題是工資就那麽一點,每頓喝二兩,下半月還吃飯嗎?領導總拿他的工資和百姓比。叫老百姓過緊日子,老人說:”我可從來沒過一天松日子。”
老百姓們手中到底有多少錢?
大部分老百姓還是捉襟見肘,根本沒幾個存錢,絕大部分工薪族收入兩口子一千餘元左右,養一個孩子,一月下來所剩無幾。用這部分錢買車、購房還不夠買一個車軲轆、一個陽臺。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收入更低,勉強糊口而已。就是吃財政飯,謂之鐵飯碗的官員們,你們的那點工資能買房、買汽車、出國旅行嗎?除非你有灰色收入或者是個貪官。
內需難於啓動和百姓消費理念沒關係,像手機、打的、家電市場就比較活躍,但說到汽車、房子老百姓就不敢多想了。不敢消費是因爲沒錢。
專家們又批評百姓不敢貸款消費,專家們忘了,中美國情不同,美國人均GDP3萬美元,中國人均GDP800美元。百姓不敢貸款是理性思維–怕還不上。我認識不少美國朋友,根本不存錢,幹五天活周六周日全享樂了,因爲美國市場經濟發達,就業容易,只要不太挑剔,能馬上找到工作還貸。中國資源太少,經濟欠發達,就業太困難,貸款(即使)容易還款難或沒保證,誰敢輕易貸。
即使百姓有些小錢,也不敢花,因爲社會變數太多了。原來被視爲優越性的鐵飯碗、醫療保險、上學基本不花錢的事兒全沒了。市場經濟中企業像小孩臉–說變就變,今天有工作,明天沒准就下崗;大批的個體、民營企業打工者也得存錢防老。再說看病,有個頭疼腦熱的真不敢去醫院,一點小病沒幾百元下不來,不少人小病就”抗”著或藥店買點藥,萬一大病呢?義務教育,比以前不義務教育時拿的錢多海了,真叫人想”倒退”時光;上大學更是可怕的頭疼的數位。物價幾年走低,尤其家電産品,但百姓不會三天兩頭換彩電,可關係民生的看病、上學、住房直線上漲,凡是不缺心眼的人,都得有個準備–錢。
其實消費理念不用政府引導,不用專家教育,這和人要吃飯、睡覺一樣,沒錢不敢花,掙不來不敢花。不顧這個基本事實,定會開錯藥方。
──轉自《檢察日報 》,2001年05月09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