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30日訊】隨著中國大陸在經濟上不斷開放門戶﹐尤其不久即將入世﹐曾經作為不可或缺的大陸對外貿易中轉站的香港﹐其重要地位已漸漸降低﹐使得不少港人開始擔心上海會否超越香港。香港和上海相比到底還有多少優勢﹐香港能否保持這樣的優勢﹖上海要取代香港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力發展或改進﹖一些專家則認為﹐上海軟體設施與香港尚有一段距離,估計上海二十年內無法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央日報》載文說﹐自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後,香港在國際上的角色已經轉變,面對大陸加入世貿在即,國際大型企業紛紛前赴上海設立大陸業務總部,使香港扮演大陸對外經貿窗口功能逐漸褪色。去年國際貨幣基金會發表的報告更明確指出,上海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香港貿易發展局也發表報告認為,上海十五年後可能取代香港地位。這些報告都加劇了港人對上海超越
香港的憂慮。
將於五月一日正式接任香港政務司司長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近日會見本地媒體時,也大力稱讚上海的硬體基礎設施發展一日千里,雖然質量與香港有些距離,但建設速度則遠遠超過香港。
但對於港人擔心上海超過香港的問題,曾蔭權卻強調,香港還有很多優勢,不宜妄自菲薄。他認為,香港在軟體方面還略勝一籌,包括法律制度、貿易制度、營商環境、資訊自由、政府效率、教育和法治等方面。不過,曾蔭權還是提醒港人不可怠慢,因為上海一直在進步,香港今後應更加好好利用自己本身的優勢,致力拉開與上海的距離。
本地一些學者專家對此也有同感,他們指出,首先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功能齊全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種類齊全,形成龐大的金融網路,銀行業、黃金市場、外匯市場及股市都名列世界前茅。本地外資金融機構佔金融機構總數近八成,是世界上外資銀行最集中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由於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貨幣使用自由、內外金融機構統一國民待遇,自由經濟政策與嚴格的金融監管
體系相互輝映。
其次,雖然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香港經濟出現結構性調整,但卻沒有影響香港的競爭力。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近日公佈的「二零零一年全球競爭力年報」指出,香港的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第十二位上升至第六位。此外,「二零零一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年報」也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
儘管如此,學者專家也提醒說,上海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實在是驚人,不得不讓港人刮目相看。根據大陸統計數字,現時上海有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三千三百餘家,人民幣存貸款總額佔全國七分之一。上海外國金融機構雲集,金融人才、金融信息及金融技術等方面,都處於大陸領先地位,上海已經成為大陸的重要金融中心。
但上海要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金融設施方面尚差一段相當距離。首先,上海實行外匯管制,資本項帳戶沒有開放,使得當地的外資無法自由流動,以致金融市場無法國際化。
再者,大陸當局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外國金融機構及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上海股市仍未擺脫「政策市」陰影,股價的漲跌完全由政府政策來操縱。利率市場也不以市場法則為依歸,利率變化完全由當局意志所決定。
其三,上海金融業與香港金融業相比,最大問題還是金融基礎設施落後,包括法律體系、會計制度、審計制度、信息披露機制、交易與清算組織、監管機構等。儘管大陸近年來不斷改革法制,但在落實改革上仍是存在困難。
有專家認為,從大陸匯率制度安排、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金融基礎設施及金融人才的缺乏等方面來看,在未來二十年內,上海不可能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但面對大陸經濟強勁增長及外資投資大陸的踴躍勢頭,香港絕不可對上海掉以輕心,應該將與上海的比較作為一種成長動力,利用本身的制度優勢,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