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日訊】奴隸主貴族按照身分等級的不同,生前享有一定的待遇,死后也同樣享有這些待遇,并在墓葬中殉葬不同數量的活人,少則一到二人,多則殉有數十人或數百人。秦國用活人殉葬的歷史開始于秦武公時代,据《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死時,從死者六十六人,這是秦國歷史上最早的人殉紀錄。
聯合网文章指出,用活人陪葬在墓中,這种殘酷的人殉制,在秦穆公死時(西元前六二一年)已遭到人們的強烈譴責,秦穆公墓中殉葬者多達一百六十六人。秦人痛恨這种做法,于是寫詩諷諫,控訴這种不人道的做法,《詩經?黃鳥》就是這樣的作品。一九八六年考古工作者在□西鳳翔發掘的秦景公墓中發現有一百多個殉葬的奴隸。在此后的兩百多年,人殉一直沒有廢止,直到秦獻公繼位時(西元前三八四年)才正式宣布「止從死」,以法令形式廢除殉葬制。因此,秦兵馬俑坑中不用活人殉葬而代之以陶俑。
從秦國人殉制度的興起与廢除來看,到秦始皇時代不應再出現人殉這种殘酷的現象了,可是事實并非如此,秦始皇陵園中仍有真人陪葬。据《史記?秦始皇本紀》記: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下令讓秦始皇后宮中沒有生育子女的嬪妃全部陪葬在秦始皇陵墓中,据說當時因此而死者很多。此外,陵園中還有數万名當時參与秦俑坑雕塑的藝術大師和修建秦俑坑的工匠,因為了解墓中秘密机關,也被秦二世活埋在墓道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