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緊接著海軍授予王偉「革命烈士」,中央軍委授予王偉「海空衛士」。雖說兩個「稱號」含義的官方說明差不多完全一樣,被授予者也似乎有了「雙料」榮名,但據我所知,稱號的不統一,卻是史無前例的事實。這引起我的猜想。
按以往的程序,好像應當是由中央軍委發一個「關於批准海軍『授予王偉同志什麼、什麼稱號』的決定」。這就夠了,犯不著、或者由不得海軍先行公佈一個稱號,而後軍委再頒另一個稱號,給人一個不那麼協調的印象。而且,中央軍委主席這時候一般僅是題個詞什麼的,犯不著在決定上顯示什麼具體作為。此番授「勳」給人的印象是﹕主席有意將「革命烈士」改成「海空衛士」了。如果這兩個稱號的字面意思有其位差的話,那就意味著主席將調子升了或者降了。我的理解是﹕「革命烈士」調子高,「海空衛士」調子低。那麼,哪一個稱號確切些呢?我的看法是「海空衛士」。
我不知道兩級授「勳」班子在醞釀中,有沒有考慮到相關「法律」的規定。例如,「突發事件」中失蹤者,須過了兩年仍無下落方可作死者對待等等,中共想必考慮過這個實事依據。但是,「海空衛士」明顯是一個帶有描述意味的字眼,而且避開了「死亡已確定無疑」的結論,給「萬一」留了餘地。而「革命烈士」,當然是「蓋棺定論」,並且是評價性的,即「為了革命在戰鬥中光榮犧牲」的。考慮到王偉生命的尊嚴,這裡就不討論什麼叫「革命」、「戰鬥」了,沒有這樣的問題了(這當然不是說王偉僅僅是遭遇了一次「工傷」而已)。但是,綜合各種因素,顯然「海空衛士」的說法比較貼切,或者合理些。因此,我要說中央軍委和它的主席比起海軍和它的首長來,水平要高一截。
那麼,僅僅是一個認識水平問題嗎?不是。稱號用語的背後,我以為彰顯了另一種調子的高低。那就是海軍的情緒激烈,而軍委的情緒相對平和些。這使我聯想到有需要進而提出一些推測。那就是﹕撞機事件明確顯示中國軍方剛憤民族主義勢力的又一次抬頭,並加強了對外交政策的壓力。而深受中國官方歡迎的基辛格博士,則將推測延伸到中國的內政,認為對中國領導的換班,軍方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理由是﹕中國國防部長曾發表相當強硬的聲明。在聲明裡,他僅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卻沒有提中國政府或黨的總書記。另一名尼克森政府時代的官員,前國防部長施萊辛格,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國事訪談》節目中說到,中國軍方在中、美撞機事件的細節上向國家領導人撒了謊。施先生並充滿憂慮地說﹕「如果中國軍方的勢力在沒有文官節制的狀態下進一步發展,我們就有麻煩了。」施先生有何憂慮我可以不上心,我憂慮的是美國人麻煩了,中國人就會有一個又一個的王偉送命了──15日的《解放軍報》說了﹕美國若繼續在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活動,不僅充滿敵意,且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嚴重影響到兩國關係發展。同時,還可能再引發類似撞機事件。
今晚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說了,美國人出爾反爾,反咬一口說不是他們撞了王偉,而詭辯說是王偉撞了他們。只要聰明伶俐的主持人水均益一出場,我就預感到事情不妙了。還不知道明天開始的談判會談出個什麼結果呢。有論者說,江總書記完全控制了輿論。坦率說,至少我看《解放軍報》與《焦點訪談》時,覺得不盡如此。那時候,我對美國鬼子是恨得咬牙切齒的。難道江總書記並不如威權主義學者蕭功秦說的那樣,是什麼「鴿派」嗎?難道江總書記一會兒溫和,一會兒又「鷹派」起來?不推測這些了,還是接著施萊辛格先生說憂慮吧──我不喜歡戰爭,打起仗來我等小民一定更加沒日子過了。老實說,人人爭當王偉的英雄主義固然可敬,但英雄身後大地上的苦難能飛上天、飛出國、甚至就是飛到美國去的「鷹」還管不管?我懷疑唱英雄主義、民族主義高調的「鷹」們,是否真的愛國,除非他們的兒孫們都沒出國,都沒有帶著大把的鈔票去美國「愛國」的,否則我懷疑他們的動機全在內鬥上。那樣,如果他們或者他們的身後是更加頑固的極左勢力,那麼,兩相權衡,我倒寧願對外開放的「鴿」壓過對外閉關的「鷹」的。
如果讓我不得不面對如此低級而又狹隘的選擇,我只能說﹕哪裡有什麼鴿啊鷹的,大概只有貓頭鷹在號喪吧!
(轉自<<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