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3日訊】當今地球上的人類面臨著一系列危机———人口膨脹和資源過度消耗,大气、水質的污染,有毒廢物的排放,溫室气體導致的全球气候變暖,生物物种的大量消失……沒有一個團體能獨自解決此類問題。全世界的公民有義務聯合起來,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机。
新華社報道,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爆發了有2000万人參加的公民環保運動,這一天被命名為地球日。它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并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的召開,此后各國的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紛紛成立。地球日也成為140多個國家的民眾進行大規模環保活動的共同紀念日。
第32屆“地球日”前夕,環保專家楊仁泰博士馬不停蹄地在上海、武漢等地參加各种有關環境問題的研討會,向人們傳達環境保護的最新信息。楊先生現任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國際合作司中美合作項目負責人,對全球環境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目前全球正面臨著5大嚴重環境問題———
海洋:隨著人口增長、人類活動加劇,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過量捕撈和海洋污染,世界上17個主要漁場的漁獲量全面下降。
淡水:淡水資源占全世界水體總量的1%弱,而且其中絕大部分冰封在南極等地的永久冰蓋中,人類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尚不足0. 03%。目前水資源正逐漸成為一种主要的戰略資源。全球共有250條國際河流,對這些河流中水資源的利用、水質的防護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敏感問題,譬如中東的約旦河,它是以色列、約旦和敘利亞 3國的重要水源,因此也經常成為國際敏感地區。聯合國專門為此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對這些國際河流水資源的爭端和污染防治進行協調。
濕地:以前人們對濕地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例如美國人就有“濕地是浪費的土地”一說。中國則由于人口壓力曾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圍湖造地,把很多濕地改造成農田。据估計,中國近几十年來濕地面積几乎減少了一半。實際上濕地是地球生物物种的寶庫,世界上將近70 %的生物都在濕地環境中孕育、生存。保護濕地不僅是環保的要求,而且對抗旱防澇也有重要作用。好在中國等已經認識到了濕地的重要生態功能,提出并正在貫徹落實“退田還湖”等保護濕地的有效措施。
生物多樣性:全世界的生物种類正以很快的速度迅速衰減,像大熊貓、東北虎、滇金絲猴等許多珍稀物种瀕臨滅絕。1973年曾經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國家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种國際貿易公約》,旨在通過控制國際貿易來制止對野生生物的濫捕濫殺。
能源:能源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現在人類依賴于化石能源,不僅造成了地球升溫等全球性的生態災難,而且這种社會經濟運行本身也難以為繼,据科學家預測,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將消耗殆盡。因此,改變能源結构,尋找新能源已經成為全人類必須面對的首要環境課題。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等都在積極研制燃料電池,這种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有望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能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