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最后的秘境

人氣 5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3日訊】 “潛入大洋海底与進監獄唯一的區別就是下海有被淹死的危險”,這是一群海洋科學家T恤衫上的一句口號,他們已于4月初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洋底探險活動。既然海底探險的風險如此之高,他們為何一定要下去看個究竟?

海底是動物的家園

他們有他們的理由。大洋深處被稱為“地球最后的秘境”。10年前,美國的“阿爾文”號小型潛水艇就曾触到過海底,來自威廉斯堡市的潛艇女駕駛員凡·多弗當時的心態很平靜,因為潛艇上的人員全部生還。

如今已經成為博士的凡·多弗又成了這個海洋探測小組的一員,他們的海底探險活動將一直持續到5月5日。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將沿著大西洋海岭對海底進行探險。多弗博士的研究將主要集中在地熱噴口的生物多樣性上。深海地熱噴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首次被發現的,這些巨大的地球“煙囪”是在地殼板塊劇烈活動時形成的,這些“煙囪”會向海洋中釋放出硫磺云、重金屬顆粒以及熱水等物質。

科學家原先一直認為在那么深的海底,海水是如此之冷,而當地熱噴口噴發時又會使海水瞬間變得滾燙,而且那里沒有光線,所以不可能有海洋生物生活在那里,可事實上那里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家園,包括白化魚、螃蟹、小蝦和巨大的沙毛虫等。

科學家們說:“海底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有意義的最遠的生存環境,而且是這個星球上最原始的未被探測過的環境,60000多公里的海底山岭經常發生地熱噴 發現象,而這些區域只有極少部分被人類探測過。”

生物間相互依賴

近期對海底的探測有了越來越多的惊人發現。盡管洋底似乎沒有光線,但小蝦的后背中部有“眼睛”,它們能看到地熱噴口的熱量產生的光線,那里的熱度從地熱噴口表面的零度一直上升到和噴口里面的溫度差不多,即攝氏350度。美國 海洋學研究所的卡爾·韋森博士就發現過一些細菌能夠生活在這种極端的環境中。

韋森博士說:“化學合成(用化學物質作為能量的來源)并不是什么特別的東西, 几百年前被科學家發現了,它特別的地方在于,這些細菌是在利用地心中的氫和氫化物。”

海底地熱噴口附近的生物互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相互依賴,比如小蝦的身上覆蓋著藻絲,上面有許多微生物;在貝類的身體上長有微生物菌苔,各种細菌長得有好几厘米厚,在水流的沖擊下搖搖擺擺飄上飄下;許多生物體排泄出硫磺,而一些生物專愛吃重金屬。韋森博士說:“這些生物与地球上古老的生物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都保留著很古老很傳統的生活習慣。”

龐培虫最能忍

新物种龐培虫初次記載是在八十年代,是特拉華州大學的斯蒂芬·卡里博士在海底火山口附近被發現的,這种生物長約6-8厘米。這种海洋生物就生活在海底的火山口里,身上覆蓋著一層一厘米厚的細菌,像是穿上了一層毛衣。龐培虫能分泌出一种粘液,它身上的細菌就是以這种粘液為生,有句古話叫“世上沒有免費的宴席”,既然細菌吃了它分泌的粘液,那一定也給它帶來好處,也許細菌對龐培虫起到一种保護層的作用。

卡里博士想知道在火山口里是否還生活著類似的生物,所以他要求潛水員到一個火山口里進行搜索。當操作員用潛艇上的机械手臂把一個探管插入灼熱的火山口時,聲納探測攝像机的屏幕突然變成了紫色。探測數据表明,探管一端的溫度達到了攝氏80至100度,而另一端的溫度只有20度,這种溫度差別是生物所不能 忍受的,因此龐培虫被視為地球上最能适應溫度變化的生物。

溫度的變化,使得海底火山口兩端的生物成為不同的种類。卡里博士尤其對龐培虫身上覆蓋的那一層厚厚的細菌保護層感到興奮不已,因為這些細菌可能含有脢,而這种脢可以用于生產食品、紡織品、紙、清洁劑和藥品等。

解釋生物多樣性

凡·多弗博士看到過所有這些超自然的奇特的生物,她在許多地方采集了各种各樣的貝類及其它生物的標本,根据她所采集到的東西,她有了一個假設,那就是生物种類從一個海底火山口到另一個火山口之間分布的比率与火山口的數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反過來又影響到生物的多樣性。

大西洋中部的山脈每年僅以20毫米的速度漂移,凡·多弗博士在那里收集到20多种生物樣品,只有1/4毫米大,与此相對照的是,太平洋東部的海底每年以16厘米的速度上升,她在那里收集到的生物种類就多了一倍。凡·多弗博士說,生活環境類似但地理位置不同的兩個地方的生物种類和數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凡·多弗博士很喜歡她的工作,她說:“多毛虫有著不同尋常的吸引力,我可以整天談論它們。”鑽進狹小的潛水艇沉到兩英里的海底進行探險,相信沒有几個人會覺得有趣,不過2002年5月底,美國一家公司將推出一部以多弗收集到的 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海底火山口資料拍成的大型紀錄片,盧茲博士說:“看這部影片當然比親自到那里去更過癮。”

(北京青年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俄揚言2020年前登陸火星 (4/21/2001)    
  • 綜述﹕火星探索 是否有水有生命 (4/18/2001)    
  • 未來幾年沙塵暴將更猛烈 北方存在四大沙塵暴源區 (4/16/2001)    
  • 先進的望遠鏡不斷誕生 都將超越哈勃望遠鏡 (4/13/2001)    
  • 探險隊發現神秘“天坑”下垃圾遍地 (4/12/2001)    
  • 吳稼祥 陳奎德: 關于天安門密件發表的政治后果的對話 (4/9/2001)    
  • 火星探測船成功發回第一個訊號 (4/9/2001)    
  • 周恩來鄧穎超浪漫愛情兩地書 (4/8/2001)    
  • 美國成功發射無人太空船 遠征火星 (4/7/2001)    
  • 美國火星探測器”奧德賽”成功發射 (4/7/2001)    
  • 火星的探索使用了哪些新科技手段 (4/5/2001)    
  • 花1.5億元給地球鑽個洞 中國啟動入地計划 (3/30/2001)    
  • 美國總統布什反對克隆人 (3/29/2001)    
  • 學生隱私可否在課堂“曝光”? (3/29/2001)    
  • 周星馳 Stephen Chow (3/29/2001)    
  • 英國擬先探索火星生命之謎 (3/27/2001)    
  • 環保總局已破解沙塵暴成因–人為破坏是罪魁 (3/25/2001)    
  • 早盤: 三大股指齊陷熊市 (3/22/2001)    
  • 沙漠每年3.5公里進逼北京 (3/22/2001)    
  • 周潤發受邀拍《木乃伊》前傳 (3/20/2001)
  • 相關新聞
    周潤發受邀拍《木乃伊》前傳
    沙漠每年3.5公里進逼北京
    早盤: 三大股指齊陷熊市
    環保總局已破解沙塵暴成因--人為破坏是罪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