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2日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www.nmmba.gov.tw)的烏賊媽媽產卵了!一顆顆的烏賊卵遠看像葡萄一樣黏在一起,預計孵化時間約在1個月後,屆時到海生館一遊,就可看見透明的烏賊寶寶在「河口小生命」的展示缸裡悠游囉!
烏賊俗稱花枝、墨魚,又稱金烏賊,是屬雌雄異體的頭足類動物,春季繁殖,以逐次方式產卵,每次約需時1至2天,一次可產數百顆卵,烏賊爸爸交配完就會死亡,烏賊媽媽則在產卵結束後1周死亡,因此每隻烏賊都約只有1年壽命,繁衍下一代就是牠們一生最大的使命。
海生館獸醫師錢興華表示,烏賊產卵通常會將卵附著在堅硬的岩壁或海草上,一顆顆的烏賊卵,遠看就像葡萄一樣串在一起,白色稍帶透明狀,摸起來軟軟黏黏的,約在1個月後,烏賊寶寶就會開始孵化,而剛孵化出來的小烏賊,馬上就能在水中游泳覓食呢!
烏賊身體呈流線型,有10隻腕足,較長的2隻腕足,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射出抓住獵物。烏賊的運動是靠外套膜肌肉收縮,使外套腔內海水向外噴出後,就可快速前進或後退,而牠在水中的速度,則是無脊椎動物中最快的。
烏賊的眼睛和神經系統非常發達,體內紅色、藍色、黃色的色素細胞,會隨著環境瞬間改變身體顏色及斑紋,製造出保護色效果,不但可以瞞過敵人的眼睛,也讓被捕食的獵物連自己怎麼被吃掉的都不知道。
錢興華說,烏賊大都生活於淺海與近海地區,以橈腳類生物為主食,不過牠的膽子卻非常小,很容易受到驚嚇,因此海生館內的烏賊,常因為民眾或小朋友拍打玻璃想引起注意,卻反倒害得這些烏賊驚嚇過度而死,海生館也特別呼籲民眾,在純欣賞之餘,請不要隨意驚嚇可愛的烏賊喔! (東森新聞)(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