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0日訊】由中國大陸和香港考古﹑潛水專家共同組成的一支水下考古隊20日清晨出發﹐赴廣東陽江附近水域對一艘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海底沉船展開正式勘測與調查。考古專家指出﹐這次水下考古活動有望揭開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這艘沉船被命名為“南海一號”﹐已打撈起的沉船文物包括宋元時期的仿龍泉刻花碗﹑青白釉葫蘆瓶﹑粉盒等二百多件瓷器及鍍金腰帶﹑錫壺等。
新華網報導﹐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古運泉說﹐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地發現“海上絲綢之路”的實物例證﹐對研究中國海上貿易史﹑造船史﹑航海史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廣東沿海自古就是中國重要的出海通道。由廣東﹑福建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國南海﹐至波斯灣﹑紅海﹐將絲綢﹑陶瓷﹑香料﹑茶葉﹑漆器等物產運往歐州﹐而歐州商人則帶來毛織品﹑玻璃器皿﹑象牙等異域珍品。“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陶瓷之路”﹑“香藥之路”﹐與北方通往西亞的陸路“絲綢之路”一樣﹐曾經繁榮上千年。
古運泉說﹐中國擁有一萬八千公里長的海岸線﹐航海歷史悠久。古往今來﹐“海上絲綢之路”上不知有多少沉船湮沒在大海之中﹐水下文物資源非常豐富。
此次考古隊隊長﹑國際水下文物遺產委員會委員張威說﹐水下考古受海流﹑海底泥質﹑海水能見度﹑季風等的影響很大﹐具有陸上考古不可比擬的難度和複雜性。但由於水下環境相對穩定﹐文物一般保存更完整﹑精美﹐具有更高的研究價值。
此次水下考古活動﹐除集齊中國內地水下考古的專業人士﹐還邀請了香港潛水專家參加﹐使用的潛水專業船配備有旁側聲納﹑雷達導航定位等先進設備。
按照計劃﹐本次考查的重點是“南海一號”沉船遺址的定位與測量﹐不做大規模發掘。一方面全面掌握沉船遺址的範圍﹑保存狀況﹑遺址分佈狀況及受破壞的程度。另一方面﹐進行局部小規模的試掘﹐採集少量文物標本﹐進一步了解沉船遺址的埋藏深度及內涵。
張威說﹐預計這次海上作業需要三十天左右﹐科研人員將根據考查結果制定全面發掘的方案﹐全面發掘可能需要二至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