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9日訊】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我認識了這些被人們視為朱鎔基學生的中年人。聽他們在一種完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談起自己的院長﹐談起在經管學院學習的日子﹐談起畢業後各自不同的奮鬥歷程。
我把採訪對象限定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一九八四─一九八八年間的在校生中。因為﹕從一九八四年四月朱鎔基任經管學院院長﹐這期間在經管學院求學的學子﹐現在已是人到中年﹐具有比較廣闊的人生閱歷﹐他們的所思所想﹐無疑將真真切切地反映共和國二十年經濟改革和發展歷程中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發展的前景之間的密切聯繫﹐而這種聯繫又與一位對國家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領導人物的思想﹑風格與氣度有關。
清華經管學院掛牌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的經濟管理系。它第一次對外正式招收本科生是一九八零年。那時﹐經濟管理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字眼。
原一九八一級本科生﹑現任美國雷曼兄弟公司中國業務負責人李山回憶道﹕
「那年填高考志願時﹐我的第一志願本來是想填清華大學建築系﹐因為我從小喜歡畫畫兒﹐那時我並不知道清華還有一個經濟管理系。後來﹐我從報紙上知道﹐中國最缺乏的是管理人才﹐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這樣一個生活在偏遠地方的年輕人看來﹐畢業後能當個廠長經理﹐就挺是個人物了。」
原八一級本科生﹑現為北京四通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楊宏儒道﹕
「我們進校時﹐年齡都不大﹐也就是十七﹑十八歲的樣子﹐但有一段時間﹐大家好像在進行著某種訓練﹐同學之間見面就像領導同志們見面一樣﹐不提對方的姓氏﹐直接叫某某同志﹐譬如我﹐就經常被同學們叫做『宏儒同志』。」
「當時經管學院招了一批幹部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現在已成為省﹑部級領導幹部﹐這些人經過文化大革命的鍛煉﹐社會閱歷比較豐富﹐我們就經常去找他們聊天。應該說在這種氛圍熏陶下﹐每個人都充滿了野心和欲望﹐但具體做什麼卻未必想得很清楚。」
當年的經管學院﹐出人頭地的想法纏繞著很多人。可以想像﹐這樣一群充滿了野心和欲望而又略顯幼稚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其言行難免會有些令人驚駭﹐這讓一向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的老師們頗費了一番苦心。李山至今還記得經管學院黨委書記的教誨﹕英雄主義很好﹐但是不能光想個人英雄主義﹐要想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對於李山來講﹐朱鎔基對他的教誨則是影響了他的一生。(上)大公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