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5日訊】工商時報康彰榮報導,四月一日發生在海南島附近海域的中共殲八戰機與美軍EP-3E偵察機的擦撞事件,撞出中美兩國表面友好、實質卻相當脆弱的雙邊關係。許多人士擔心這次的衝突是否會將世界再次導入另一次冷戰,然而,部分學者卻樂觀地認為,以目前經貿全球化的程度,各國之間利害攸關,並無形成冷戰的條件。尤其中國大陸,在進行改革開放二十年之後,持續發展經濟已成為一條不歸路,縱使在面對內政或外交的重大變化,中共領導人所要面對的仍是在經濟發展和暗潮洶湧的民族主義浪潮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包道格在日前的座談會中便指出,中共目前的政權既非毛澤東時代的意識型態掛帥,也非鄧小平時代的強人統治,而是處在經濟發展和民族主義之間的不穩定平衡:發展經濟為大陸十三億百姓創造就業機會和供給所需,並與美國在內的各國形成相互倚賴;而民族主義方面,中共政權則需向人民展現政府正在保護國家利益,來反擊過去一百五十年來遭受外國列強掠奪、羞辱而扭曲不堪的中國近代史。
坦言之,中共當局一直試圖在這兩方面能夠同時向前推展,但卻發現彼此掣肘。以這次撞機事件為例,一方面領導人必須向人民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情感,否則將被視為懦夫或是叛徒;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他們過度濫用民族主義牌,又可能激怒美國,使他們一向非常在意的與美國正常貿易關係,可能在今年夏天要面臨被美國國會否決的危機。包道格便認為,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中共能否準確抓住一個時間點,既可停止對外貿易產生的損失,又能從策動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中獲得最大效益。
這次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九九九年美國轟炸中共駐南聯大使館一事。該事件發生後在大陸激起民眾的強烈反應,至今仍讓許多在大陸的美商和外交人士視為惡夢。中共在那次風波中,雖可說巧妙地利用了民族意識來宣洩民眾不滿,也移轉了對一個超級強權莫可奈何的注意力;但是,在操控民族意識的同時,中共勢必也體會到,民情雖可當利器,一旦失控,也可能成為洪水猛獸。因此在這次撞機事件一發生,中共便透過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達成透過官方、外交手段解決的途徑,也阻止了人民走上街頭,產生難以駕馭的風險。
在這次危機中,值得慶幸的是最後由中共外交部主導大局,而非軍方。當中共通知美方願意就這次事件坐下來磋商之際,也就等於向外界宣告中共將以外交系統來主導解決這件事故,這也是美方所樂於見到的交手對象。對於這項發展,包道格樂觀地認為,美方在談判前已獲得了三個優勢:找到恰當的談判對象、找到在協商中確實可獲得利益者、並且讓中共軍方插不上手。
至於擺在眼前攸關「中」美關係的幾道菜中,最迫切且最棘手的便是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上。儘管美國官方和民間支持加強對台軍售內容的聲音越來越大,但評估目前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以及台灣站在第一線的處境,實在不可不深思,台灣目前獲得諸如神盾艦等先進武器的必要性。
即便向來對台灣持支持立場的包道格,也對於今年美國對台軍售清單提出放緩的呼籲。他舉出的理由包括:美國新政府的第一年,沒有必要刺激一直關注軍售發展的中共軍方;而「中」美兩國剛度過一次危機,中共政權正值非常敏感時刻,而且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正在逐漸被挑起,美國不應在此時出售大量武器給台灣來火上加油。
在近期「中」美交鋒中,儘管我方一再呼籲、而美國也一再承諾,撞機事件不會與台灣軍售掛勾。但事實上,諸如軍售這類敏感問題,仍極可能成為「中」美撞機事件後續談判的重要籌碼。由美「中」台三角複雜關係和中共內部現況來評估,今年軍售項目最終結果若非我方所望,並非表示布希政府對我的不友善;反之,或可對台海短期的和平穩定產生一定的作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