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江澤民想不到的民意糝透

隨處可見法輪功及其支持者

人氣 4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5日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下周將考慮是否通過一項譴責中國和古巴人權記錄的議案。江澤民此時正在中國萬里之外的拉美進行外交公關﹐他出訪的六個國家中,有五個是聯合國人權委員的成員,有權否決這項議案。江的目的無疑是獲得這些國家的支持,使人權委員會無法通過此項議案。

但是,江泽民想不到的是,法輪功的申訴者们正静悄悄地糁透日內瓦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受江澤民政府迫害的法輪功成員﹐他們在向聯合國申訴法輪功的基本人權在中國遭受嚴重迫害。街上布满了佩戴“I SUPPORT FALUN GONG”(中文意思是“我支持法輪功”)胸章的法輪功成員和大眾支持者。 甚至草木也有知,你看右圖小草上也戴著“I SUPPORT FALUN GONG”的胸章。

售票小姐如是說

據明慧网報道,美麗的日內瓦湖邊有三三倆倆的法輪功成員,或祥和地煉習五套功法,或是安靜地讀法輪大法的書籍,無論在公車上,在街道上,還是在机場候机廳,隨時可遇到法輪功及其支持者。

一名法輪功成員說,在机場換票時,售票小姐看到他胸前戴的“支持法輪功(I SUPPORT FALUN GONG)”胸章說:“我見到很多穿支持法輪大法衣服、佩戴胸章的旅客,你們看上去很平和、善良。”並表示也有興趣去學法輪功。

大學生要自己复印報紙 “講清真相”

據報道,一位荷蘭籍的大學生,在日內瓦津津有味地讀起法輪功報紙。在與法輪功成員交談後,他甚至表示要自己复印這些報紙,在校園裡散髮,讓所有他認識的人認清中國政府鎮壓法輪功的真相。 用法輪功自己的語言講,叫“講清真相”。

聯合國官員及宗教組織的支持

據介紹,法輪功成員並非象中共描述的智商低下等等,相反,他們大多數有學歷有背景,在聯合國,他們操著流利的英文,甚至其它語言與聯合國官員熱誠交談。大多數官員聽取介紹后,往往都對法輪功表示極大的同情,並提供一些爭取聯合國提案的建議。

一些宗教組織的工作人員對中國的宗教情況,法輪功以及中國人權狀況非常感興趣。他們尤其對法輪功在聯合國草坪上和平煉功有很深的印象,法輪功成員在中國遭受的酷刑、虐待因此引起他們的關注和同情。

東西文化的橋梁

法輪功在日內瓦創造了一個奇跡,那就是他們在集體學習時,各國成員一起讀《轉法輪》,有漢語、英語、法語、德語、瑞典語,此起彼伏,穿插朗讀。雖然是不同的語言,卻是一樣的認真,一樣的專心。這種景象恐怕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也不容易找到。

難怪早在1996年美國布什總統所在地的德州休士頓授予“李洪志大師日”時強調﹕“法輪功超越了文化和种族的界限,讓宇宙真理響徹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并在東西方差异間架起橋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大陸公安內部消息:劉蘭香是被活活拷打致死 (4/15/2001)    
  • 武昌青菱看守所:熊繼華打人有功 “榮升”所長 (4/15/2001)    
  • 張昆侖教授揭露被洗腦騙局 (4/14/2001)    
  • 埃德加.斯諾夫人寫給法輪功學員的信 (4/13/2001)    
  • 張昆侖教授宣稱:是江澤民在犯法 (4/13/2001)    
  • 當代劉胡蘭 鐵嘴鋼牙 被公安折磨致死 (4/13/2001)    
  • 【紀元專欄】觀云: 誰將是中國人權議案通過的受益者? (4/12/2001)    
  • 從法輪功頻添冤魂看中國在江澤民暴政統治下的危機 (4/12/2001)    
  • 法新社:法輪功譴責酷刑和對女性追隨者的虐待 (4/12/2001)    
  • 美國向聯合國人權會議正式提交中國決議案 (4/12/2001)    
  • 中國遼宁省衛生學校前副校長 王友菊被警察打死 (4/12/2001)    
  • 比利時外交部約見法輪功學員 (4/11/2001)    
  • 中國使用精神病院迫害異見者 (4/11/2001)    
  • 加拿大法輪功提交627頁報告揭露恐怖實例 (4/11/2001)    
  • 善惡必報:法輪功創始人今日再次發出警告! (4/11/2001)    
  • 江主席下月駕到 所有大陸旅游團禁游香港 (4/11/2001)    
  • 【紀元專稿】觀云:從法輪功頻添冤魂看中國在江澤民暴政統治下的危机 (4/10/2001)    
  • 北京滅視人權竟抗議聯國總部允法輪功開記者會 (4/10/2001)    
  • 世界日報:法輪功指責北京踐踏美國人權 (4/10/2001)    
  • 六名法輪功成員有國不能回 在日本尋求避難 (4/10/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