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化,五千多名代表、委員齊聚北京的中共人大、政協兩會,連日來的會議中可以發現,由於各种代表地區、產業、新興階層等利益團体的強化,以致部分熱門議題上,凝聚共識相當困難。
這些熱門議題包括,「十五計划」、「打擊法輪功方式」、「反腐」、「入世競爭」、「減輕農民負擔」、「黑社會」、「西部開發」、「沙塵暴」,仍然在中共兩會代表委員的利益糾葛中,場前場后暗潮洶涌。
就「十五計划」而言,最受人注目的四大重點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气東送、西電東輸,這中間牽涉龐大中央与地方的工程相關利益,實際上不亞於三峽大壩工程,當然會有不少人擠破頭,積极利用兩會做好「工作」。
法輪功問題」上,中共當局在如何「打擊」方面,其實一直都有不同意見,尤其為什么會把一個可以境內解決的問題,搞成國際化事件,中共一直有人持一些不同的看法。
「反腐」今年依然是「兩會」的熱點,尤其有大陸媒体報導,即使自九九四年中國已有一万多名縣處級以上官員因腐敗遭處罰,但反腐工作依然越反越腐。甚至一些反腐官員本身就是「既得利益階層」的一部份。
「進入世貿組織」是既定的政策,但如何有效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中的緩衝期与排除條款是爭議的重點,比如農業問題,中共入世首席代表龍永圖就說,「中國有九億農業人口,确保農業穩定,才能讓社會安定」。而配合入世規范市場秩序的「打假」,更是与部分地方利益緊緊糾結在一起,對中國許多產品競爭力弱的中共地方官員而言,護假就等於是護錢袋。
同時,「西部開發」雖已成為中共的國策,但西部許多代表委員也擔心,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后,外商就更不會到西部去投資了,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就說,「入世后,大陸全面開放市場,東部條件比西部好,外商為何要到西部去投資」。
因此,中共官方目前已經較少在公開場合呼吁中國要盡早入會,龍永圖甚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台灣記者語帶保留透露,中國何時入會已經不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此外,如何減輕每年平均收入只有兩千多元人民幣的農民負擔問題,其中涉及大陸農村費改稅的改革,關系到中共農村基層行政單位的財源問題,在目前中共政協、人大代表中,有多少能真正代表農民利益,是值得觀察的。
至於「黑社會問題」,中共公安部刑偵局一位官員坦承,大陸有些地方确實存在沒有黑社會同意,市場就不能經營、娛樂場所不能營業、建筑工地無法開工,甚至有些黑社會在擁有一定經濟實力后,就「以黑漂紅」,搖身成為各級代表或委員。
綜言之,隨著各种利益團体的強化,即使在場內可以大方凝聚共識,但場外凝聚共識卻相當困難,就像場外的沙塵暴一樣,不管是誰在開會,該刮的時候就刮,不會給誰面子。綜合來看,中國的各种矛盾高度激化,而調解矛盾的社會机制并未建立,整個國家就像一個晚期癌症病人,隨時就會崩潰。(大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