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几十年口號的中國人,今天又迎來一個并不陌生的“國粹”:江澤民所提出的“以德治國”。在沿襲了几千年“德政”、“暴政”循環的封建專制皇權的國度,這句口號再次印証了今天共產党所統治下的中國,只不過是封建專制王朝的現代翻版。
江澤民与他的御用犬儒們深知,在共產党几十年的信息封鎖与愚民政策教育下,封建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可以聞到孔孟的臭气,看到阿Q的劣根。相對于虛偽做作而不見成績的“三講”、“三個代表”來說,“以德治國”在還沒有听說、也未感受到憲政民主的國民心中,會有相當一定程度的認同感。這也是古裝戲与清官情結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原因。結合狂熱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共似乎找到了抵御憲政的借口、拒絕民主的托辭,試圖用它們去挽回那在人們心中已經徹底破產了的賣狗皮膏藥形象。
普通的道德觀念當然是中國人能夠和諧地維系家庭和社會的主要因素。然而,也正是有著廣泛市場的、帶著封建意識的道德觀念,長久地壓抑著個体的發展,制約著社會的進步,加上中共50年來對文化的摧殘与洗腦運動,對西方現代文明的拒絕,我們那些本來就缺乏養料的傳統道德文明,才墮落成為麻木、自私与虛榮的怪胎。
且不說“以德治國”在共產專制体制下不可能被用來重建全民的道德文明觀念。事實上,它只會繼續摧殘和排斥人性中美好的一切。殊不知,現代社會中根本找不到一個“人治”成功的例子。而且,相對于“依法治國”來說,“以德治國”是与現代文明對抗性的倒退,是江澤民的皇帝情結的惡性膨脹。
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教導我們:不能把個人過上幸福生活和國家繁榮富強的寶,押到某一個人的能力和道德上面。指望以某些個体(個人、組織)堅守道德底線、自我約束的方式,來維系社會的建康發展,是靠不住的。(這一點即使在民主運動中也不例外)。歐美社會的民主經驗也告訴我們:出于對人的不可确定性的恐懼,為了防止和制約人性中惡性因子的膨脹,他們設計了一個制度,讓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約,并用法律的方式規定下來,形成一個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每一個個体的基本權利,并給善性因子的發揮創造空間。
(轉自<<民主論壇>>)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