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5日電】濟南四門塔是在1971年修繕過程中發現舍利的,但這個秘密由于歷史的原因被人隔絕了近30年。經過專家初步鑒定,今年3月1日,濟南四門塔風景區管委會才對外宣布中國發現最早的舍利在柳埠鎮這一惊人消息。
中國最古老的石塔────四門塔,坐落在濟南市南部三十五公里外柳埠鎮,建于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到1970年四門塔已損坏嚴重,南北牆和塔心柱由于地基不均勻下沉,塔牆面裂縫寬達十多厘米,塔內三角石梁和石拱板大多斷裂。1971年,國家文物局撥出專款,對四門塔進行“加固塔基和維修塔頂”。
這次維修卻意外地有兩項重大發現:一是塔中上部的石拱板反面鐫刻著“大業七年造”的陰刻字,從而証實了四門塔的确切建造年代。二是從塔心柱离地面高1.6米處發現了舍利石函 、銅函和舍利子。舍利石函放在六塊石板砌成的方壙 (墓穴)中,呈方形,長30.8厘米,寬31厘米,高29.9厘米,外面經水磨處理。石函內放一銅函,銅函用絲綢包扎,長寬各9厘米,高13厘米,外部繪紅、綠、藍、黑等色型圖案,內部鑲以繪著花紋的木櫬 (棺材)。舍利全部放在銅函內,計有水晶珠4顆,黃琉璃珠7顆,綠琉璃珠9顆,微帶綠色的膽形玻璃高頸瓶子一個,小瓶已碎,其頸間套有骨環、銀環、銅環等。銅函內填有藥草、香料等物。
由于時值文革期間的歷史原因,這一當時本應极具轟動效應的重大發現一直鮮為人知。据當時維修四門塔的負責人、舍利函見証人之一王建浩先生回憶,就在舍利出土的前几天,四門塔附近發現一座戰國墓,他被叫去看戰國墓時,沒想到墓坑發生坍塌,砸傷了他的腿,四門塔維修工作于是只好由他人代為負責。當發現舍利石函時,它已被人隨意打開,函內絲綢、木櫬隨即風化,很可能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線索也隨之逝去。
据當時文物專家鑒定,舍利銅函、石函分別被确認為國家一、二級文物,石函、銅函內珍藏的這些神秘遺物价值由此可見一斑。据文物專家推測,這些被珍藏的東西,雖然不能肯定就是通常人們所說高僧大德圓寂后火化留下的舍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肯定是佛家供養瞻禮的圣物。
舍利主人成為千年待解之謎
据濟南市佛教協會會長、靈岩寺監院覺印法師講,全國供奉舍利的寺院很多,如西安的法門寺、宁波的阿育王寺、成都寶光寺等。就山東而言,四門塔最早發現舍利。汶上的寶相寺曾于1995年出土數百粒舍利,有的呈現紅亮或黑亮顏色,非常珍貴,成為當年全國重大文物發現。
就四門塔舍利來說,覺印法師講,按照佛門常規,石函、銅函,特別是透明的琉璃瓶,是佛家專門用來裝舍利的,讓人能直接看得見。由此可以推斷,四門塔舍利函除高僧大德留下的生前器物舍利外,琉璃瓶內還肯定有其圓寂火化后留下的生身舍利。
那么,四門塔這些舍利到底是哪位佛門高僧留下的?四門塔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劉繼文副主任說,從目前可考的史料看,四門塔從公元611年建成到1971年,一直沒見任何修繕記載。因此舍利放入塔中的時間,應与四門塔的建筑年代相差無几。他推測,塔中舍利极有可能是四門塔所在寺院創始人朗公留下的。
但也有學者提出异議,因為朗公活動的鼎盛時期是公元4世紀中后葉,与四門塔的建造年代相差約200年,舍利也有可能是朗公以后其他高僧留下的。
由于缺乏相關文獻記載,上述推測尚不能得到証實,四門塔舍利主人是誰至今仍扑朔迷离,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千年待解之謎。
千年古剎依然謎團重重
發現舍利的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有特點的古塔之一,它只是神通寺遺址最著名的遺存中的一部分。神通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前身為朗公寺,隋文帝時更名為神通寺。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發展成為齊魯大地的佛教中心。
据劉繼文介紹,根据史書記載,神通寺規模非常浩大,寺院有上千間。現在神通寺遺址周邊的許多文物古跡,歷經千百年的磨難仍保存完好,如盛唐雕刻藝術精華龍虎塔、保存完好极具藝術价值的千佛崖、造型獨特全國僅有的九頂塔,都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但就是這座在史書上曾經輝煌的著名寺院,如今卻是一片廢墟。在四門塔景區內原神通寺遺址處,講經堂廢墟上的四根石柱,高高聳立,傲然指向空中;雜亂的荒草中隨處可見一些雖經風雨侵蝕但仍能看出雕刻精美的石碑、台基。一個昔日气勢磅礡、香火氤氳的千年古剎,如今已房屋全無,只剩下殘破的遺址。其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變故,它是如何衰退和消失的,至今還無從得知。
另据介紹,像神通寺這樣大規模的寺廟,應該是有地宮的。但直到今天仍沒有發現。專家考証,神通寺遺址的地下文物,比地上文物更具价值,有朝一日如能發掘出來,神通寺的神秘面紗,將進一步揭開。四門塔景區也將因此增加無窮的魅力。
昔日名剎,几經興廢,只剩遺址,給后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