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9日訊】“炮竹聲聲辭舊歲”,對于中國人來說,鞭炮是喜慶的象征。但是,鞭炮在給人帶來歡樂的同時,頻頻發生的爆炸事故也給我們送來了斑斑的血和淚。前不久,《經濟半小時》3-15特別行動的記者做了一個市場調查,其結果讓人膽戰心惊。
2000年5月15日,荷蘭東部城市斯恩赫德的一個裝煙花爆竹的倉庫發生爆炸,至少20人死亡,964人受傷,400所房屋被毀坏。爆炸事件引起世人的震惊。人們議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危險的煙花倉庫為什么設在居民區。
2000年6月30日,一起爆炸事故又降臨在我國廣東江門。禍首是一家在安全方面沒有達到國家標准的煙花厂。這里就是爆炸的中心,据說這里曾有六個車間,以及倉庫。但現在記者看到的是一片片的廢墟。就連厂區邊上的樹木也被火藥薰的枯萎、凋零。
鞭炮爆炸事故屢見不鮮。一個小小的鞭炮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接二連三的事故發生呢?采訪時,記者發現,這一起起爆炸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起事故的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隱患。這些隱患如同鞭炮的藥捻,遇火即炸。
在湖南省醴陵市的一個小鎮,公路兩旁是成片的居民住宅房和商鋪。但是只要你已進入這個小鎮,你就會被忙碌的人們所吸引,走進才知道,這里家家戶戶都在做鞭炮。在這條長長的公路上,做鞭炮的形成了一條生產線。有做鞭炮紙的、有壓鞭炮卷的、有切割的、有配炸藥的、有往里裝炸藥的。最后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往鞭炮里插藥捻。而更可怕的是,在這條街上我們從頭走到尾,卻沒有見到一個管理者,鞭炮和炸藥四處堆放,沒有一點點安全防護措施。
記者問一鞭炮制造者:“這里裝的是火藥吧,就在這里堆著,你們沒有消防栓,不怕出事嗎?”該名制造者回答:“不會出事,自己小心點就是了。”當記者問他是否有過爆炸事故時,這位鞭炮制造者也承認不小心就會爆炸。
記者隨意地走進几家,生產鞭炮的作坊更是触目惊心。在這個臨街的二層小樓里,我們看到樓上樓下、房前屋后堆滿了做鞭炮的原料。記者問一老板:“你們的鞭炮多少錢?”老板回答說:“我們如果不包裝,35元錢10000響。如果個人買就不用包裝。現在就高一點,它是准備出口的。”
老板介紹說,他們現在正在做每捆10000響的花皮炮。我們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在這個二層小樓里,能有一吨的炸藥在里面。這個作坊主見我們是外地人,竟向我們推銷起鞭炮。為了顯示他的鞭炮,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地轉。當我們從這個房子里一出來,竟嚇了一跳,与這個堆滿炸藥的房子僅一牆之隔,就是這家人的廚房,當時正值中午,這家的主人正毫不顧忌的點火做飯。當記者告訴他這樣做有危險時,這家的主人卻不以為然。
然而,危險的隱患并不僅僅這些。在這個房子的后面,是一間堆滿炸藥原料的庫房。老板毫不隱諱的開始向我們介紹制作鞭炮使用的火藥。只件硫磺、氯酸鉀、碳粉被堆放在一起,當記者表示這樣做很危險時,老板還寬慰起記者來:“不碰火就沒有問題。它們配在一起就產生爆炸力了,不配就沒有爆炸力。那個放到火里燒,都燒不起來。”
記者在另一處鞭炮作坊看到,一群婦女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的情況下,正置身于炸藥之中插藥捻。記者問其中一個姑娘:“你的手是怎么了?炸的吧。”那姑娘不好意思地笑著說:“不告訴你。”
在堆滿炸藥的房子里,她們各負其責地忙碌著。有的抹泥,有的裝炸藥、插藥捻,有的在捆編、在包裝。
一名婦女拿起一個商標貼了上去,動作非常熟練。我們拿起商標紙一看,上面竟寫著瀏陽花炮厂。我們四周看了一下,“醴陵花炮厂”、“瀏陽花炮厂”的包裝紙隨處可見。老板告訴我們,這种包裝紙在這個地方到處都可以買到。最后,一個婦女在四面堆放炸藥的地方,點響了几個鞭炮,算是為我們送行。
簡單的工藝,簡陋的作坊,隨意堆放的原料,這一切都沒有任何的安全防護措施。而更讓人触目惊心的是人們早已麻木的心理。在作坊邊上,生火做飯的有,隨意抽煙的有。我們的記者告訴我,對爆炸事故人們并不是不害怕,但是誰都在相信厄運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而當地的政府對這种混亂的狀況也不聞不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