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8日訊】聯合早報29日評論文章。今年人代會開幕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就向每位代表贈送了一套兩張名為《2000年大案要案》的VCD影碟,包裝頗為精致。
這套影碟以法院審判資料為素材,“真實記錄了其中几起社會廣為關注的大案要案的審判情況”,其中包括成克杰案、胡長清案和廈門特大走私系列案等案件。
這樣不露聲色地“做工作”真可謂用心良苦。但閉幕式上,人民代表對“兩院”報告的表決滿意率,還是又創新低。這也實在是無可奈何。
平心而論,2000年中國反腐敗的力度不可謂不強,拿下的官員的品級也像去年的股市一樣迭創新高,但民間的反應卻相當平靜。成克杰的案子雖然受到廣泛關注,但即使是判了死刑,也沒有引起陳希同那樣的震動和反響;而且平靜里面似乎還帶著某种漠然在里面,這不能不促使人更深地思考一些問題。
一個英雄誕生之后,舊時候的人會編制各种祥瑞,現在我們的某些部門會總結出許多動人故事(這是我們某些工作的悲哀);与此相對的,一個政壇人物跌落之后,社會上會突然之間流出許多傳說。
這固然是近年來社會的常態,但也標志著整個社會還沒有學會思考,沒有學會如何去防止這類事情再一次發生;也正因此,我們這個時代成了所謂“數字英雄”的時代,每一個案件∕罪犯創造的“數字記錄”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關于成克杰的東西不算是很多,也沒有產生像《天怒》那樣的小說,但有的所謂“幕后”也把他描繪得很不堪了。用成克杰自己的話說,他是受恩(党恩、社會主義之恩)深重的,他從一個普通的不會說漢話的壯族孩子,成為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
我不相信他從開始就有問題。他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個人應該承擔多少責任,社會該承擔多少責任,還有沒有其他應該承擔責任的人∕物?
這些問題,對已建党80年、執政50余年、歷盡風雨滄桑的中國共產党來說,恐怕是值得深思的。如若不然,只沉湎在“打老虎”的喜悅和解恨之中,也只能標志著中共還遠不是一個成熟的執政党,也必不可能終結這個“數字英雄”的時代——那無疑是莫大的悲哀。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了去年非常走紅的電影《生死抉擇》,這個電影似乎触及了一些尖銳的東西,但從某种意義上說,作者的膽魄遠不及撥亂反正初期(1980年左右)的那些藝術家。
另外,作者的思考是非常膚淺的(也許他是強知為不知):這部電影依舊沿用了中國古已有之的“紅顏禍水論”成就了一個所謂的反腐英雄的市長。
在中國三千年的文明史上,女人從來是弱者,是被選擇的對象。無論是陳希同,還是胡長清、成克杰以及其他的罪犯,他們的身邊都有一個所謂的“禍水”,這股禍水從吳王故宮流淌到了21紀的前夜,可真是源遠流長啊!
其實這不過是霸道的男性話語的產物:當那些罪犯在台上的時候,這些女人不過是他們的玩物∕飾物;當他們身陷法网的時候,這些女人又被他們當成了遮羞布。
女人至今仍是“禍水”,這也是我們時代的悲哀。
‧本文傳自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