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6日訊】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同錢其琛只談了四十分鐘,据報道,大部分時間是布殊在講話,錢其琛只是「禮貌而仔細地聆听,并沒有作出任何表示」。報道講二人的話題主要環繞導彈防御系統、武器擴散、世界貿易組織、人權、地區安全及朝鮮半島等議題。顯然,二人話題沒有涉及美國對台軍售。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已一再重申美方不會与中方討論對台軍售問題,錢其琛也識趣地沒有在与布殊談話時提出來。
但中方已多次在各個場合表明,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出售「神盾級驅逐艦、潛艇和愛國者三型導彈」給台灣。錢其琛在紐約表示:若美售神盾級驅逐艦給台灣,「會變成以軍事途徑解決。」隨又澄清他說的是「那就不是促進和平的因素」。雖作了澄清,但意思已送到美國決策者耳中。以錢其琛的老練,筆者相信他決非「失言」,他說硬話,以及再作澄清,都是刻意的安排。一方面表示中方极為重視美國這個軍售項目,另方面又表示中方對美方的尊重与善意。美國決策者本來就傾向于今年不出售神盾級驅逐艦(主要原因是基于台灣軍方仍未具備掌握這种高科技戰備的能力)。在錢其琛這种既說了硬話又表達了善意的技巧運用之下,美方不出售神盾級驅逐艦看來已成定局了。
錢布會談的其他議題,相信并沒有太大的爭議。導彈防系統、武器擴散,中國已決定作出妥協。中國加入WTO問題,美方也樂見其成。人權是老問題,其實跟布殊強調的美國利益關連不大。地區安全与朝鮮半島問題,中國也愿意与美國合作,而曾慶紅在這段期間訪問北韓,正顯示了中國對北韓仍有很大的影響力,可幫助美方打破与北韓最近的僵局。
布殊向錢其琛保証,美國將尋求同中國建立長久的友好關系。這應是錢其琛訪美的主要收獲。因為自布殊上台以來,對中國似乎頗不友善!放棄「戰略夥伴關系」、不提「三不」,對兩岸政策中增加了「台灣人民接受」這一條,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提案譴責中國……。錢其琛此行的任務,主要在于把中美諸多爭議控制住,避免公開爭吵而是把有關爭議納入兩國會商的議程。并替布殊的十月訪華作准備,這樣中國十六大之前的國際環境就能穩定下來。他大致上可說順利完成了任務。
(轉自2001年03月27日 <<苹果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