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訊】中國文革時期中國人談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現在我們在談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民主主義道路。為什么我們老中就這么天長日久地談道路和主義,而老美的總統都很少談這個主題?這應該是中國社會走什么主義的道路問題真的沒解決,因此就引來了中國人被迫對此類問題的探討不斷。
最早的社民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支。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高級形態,私有制會由公有制取代,并稱這個高級形態的社會為共產社會。現在的社民主義的理念或社會民主党党綱中,對於社會所有制,沒有完全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訴求。它已經被修正。現在的中國共產党可能由走共產主義道路轉走社民主義道路。如果中共要引用正宗教義的社民主義理念,就意味著中共至少表面不愿放棄走向共產主義道路的目標。這應是中共高層對其党員宣傳上的策略考慮。但一般而論,除非能証明正宗的主義仍然正确,否則不應持死抱正宗的主義不放態度。假設馬克思活到今天,他的資本論會被他本人批判得体無完膚。如果今日之人抱住需要修改但他日之人不能再做修改的理論緊緊不放,那是可悲的僵化表現。
對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民主義社會結构的探討
筆者以六個方面來觀看這三個社會的异同。
1、在所有制方面:
資本主義和社民主義相似,它們承諾私有制和公有制共存的合法性,但社民主義傾向增大公有制的比例。共產主義決心消滅私有制,建立單一公有制的社會,而在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整体社會中要占絕對优勢。
中國近年私有制在社會中的占有率急劇上升。以私有業形式大量誕生,以青年為主的信息工業,包括電腦硬件,軟件和咨詢行業的人口,實際投入私有業以中年為主的三千万下崗職工人口和數以億計,龐大農村鄉鎮私有業人口,加在一起計算,實際私有制總人口應該已超過公有制的許多,而且這個傾向還在繼續。換句話說,中國所有制人口比重的發展態勢是私有制比公有制超前的差距拉得更大。
2、在分配形式方面:
資本主義和社民主義相似,實現按勞分配,但社民主義更強調分配机會的公正和更注重全民的福利均等。共產主義實施按需分配,在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也實行按勞分配原則。
3、在工業規模方面:
無論現代資本主義,社民主義和共產主義及其初級段的社會主義,工業規模上都超出早期資本主義的規模。如再加上非重工業,非輕工業的新興工業,信息工業,超出則更多。
4、在國家政治体制方面:
資本主義和社民主義相似,主張建立多党,相互制衡的多權分立,全民選舉政府領導人員的國家民主体制。共產主義目標是消滅國家,但是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是建立共產党一党統治的國家專制体制。
5、在經濟調控政策方面:
資本主義和社民主義都是以市場自由競爭經濟為主,宏觀調控為輔方式的經濟調控政策管理國家經濟。美國聯儲會定期,不定期的升降利率与否的報告就是宏觀調控的一例。共產主義對該社會內的經濟調控無具体提法。在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則全面實施國家計划經濟,即單一宏觀調控方式的經濟調控政策管理國家經濟。
6、在政治意識方面:
資本主義和社民主義國家法定和落實以言論自由為核心的各种公民政治權利。這些權利就是我們通常所要爭取的人權。但是,在人權的細節上,資本主義強調机會平等,而社民主義強調机會公正。共產主義不表示它的反對言論自由的立場,但在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共產党有著殘酷剝奪公民政治權利的記錄。這個記錄的始源是社會主義階段的專制体制。
從以上分析可知,美國是民主体制的資本主義國家,而現在歐盟的許多國家是社民主義國家。
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并非象今天典型資本主義社會有著健全民主体制,但算作資本主義社會。因此,政治体制應不計入評定是否資本主義社會的元素。所以,是否資本主義社會是從所有制,社會分配形式,工業規模以及經濟調控政策上划分。由此,現在的中國已經是資本主義社會,不過它是政治体制為專制体制的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說,假如現在的中國由專制体制改為民主体制,中國就成為標准的象美國一樣的民主体制的資本主義國家了。
建議把多數國有耕地出售給從事農業者;也建議把國營中無利潤企業出賣給從事工業者。這兩個建議是出於要人為設計具有更高私有比重,以加大促進生產效率力度的目的。
中國曾經發生過反動的革命。那是指毛澤東共產党推翻蔣介石國民党的國家政權。從國家政治体制上說,即從國民党一党專制到共產党一党專制,無本質變化,不是革命。但從所有制上說,即從公,私混合所有制到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發生了本質變化,是革命。但是,這次所有制方面革命是一次反動革命,因為它導致這個國家經濟的极度貧窮到了崩潰的邊緣。約三十年後,中國共產党被迫恢复了中國的私有制。從這個歷史點往回看,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共產党回到了推翻蔣介石中國國民党時的那個起點,即等於沒有任何類型社會革命發生過:國家体制仍是專制的,社會形態仍是資本主義的。
專制的資本主義同民主的資本主義明顯區別之處是前者無制衡。這樣的体制導致不可自行診治的,人數眾多的,有權党職人員的貪污泛濫不可避免。由資本主義本身优越性所帶來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卻落入由於天生就無有效制衡的專制体制所必然形成的勢不可擋的貪污泥石流,被吞食後帶走。中國現在貸款越多,帶來表面的越繁榮,將來不能償還惊人債務的後果就會越可怕。當中國社會在無法克服這种專制体制自身天然缺陷時,會以某种方式提出廢除專制体制,建立民主体制的要求。
資本主義美國同社民主義國家相比較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民主体制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自從200多年前建國以來,長盛不衰之因,除移民政策不斷吸收遠离母國,富冒險精神,源源不斷的移民外,它奉行民主体制,提倡机會均等的自由競爭和堅持走保持高比例私有業的資本主義道路是主因。
美國与歐洲社民主義國家的民主体制并無太大區別。有的社民主義國家是君主立憲的民主体制,但因皇室權利是虛設,其民主体制的民主程度与非君主立憲的民主体制并無實質區別。
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保持或提高私有業的高於公有業的占有率,而歐洲社民主義社會則保持或提高公有業的占有率。前者認為,公有業不具競爭天性,而私有業的競爭天性決定了:當私有業的社會占有率适當遠高於公有制,社會從中獲益就最高;後者認為,公有業雖不具競爭性,但如果社會有較高公有業的占有率,其公民會獲得較多的服務,并從更多渠道得到更多品种的社會福利。
美國民選的決策人歷來信奉物种的优胜劣汰法則,認為人是諸多物种中一物种,遵循這個法則應是順理成章的。而歐洲社民主義領導人則推崇人道主義,認為把這個自然法則應用到人類社會是不道德的。美國長期應用优胜劣汰的法則的回報是美國在整体國力上一直鶴立雞群於全世界,而歐洲社民主義國家的各自整体國力總難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另外,美國式資本主義社會倡導競爭机會均等,歐洲社民主義社會則提倡競爭机會公正。對於當富人和窮人之子都被大學錄取,窮人之子因不能交出學費而不能實際上學的例子,人們容易看到,相對二子而言,似乎是不公正的,但相對二父而言,似乎又是公正的。机會均等和机會公正這兩個提法与优胜劣汰的關系,譬如优胜劣汰跨代發生影響時的公正性,值得進一步爭論以求得到最佳結論。實際上,美國的資本主義不但福利已經很強,而且机會不僅平等而且机會已經很公正了。非富人家庭出身的美國公民克林頓,靠美國的机會均等政策和自身的努力,由全民選舉,出任了兩屆總統。過分側重強調所謂“公正”會誘發社會成員的惰性。
拋棄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
大約100年里,中國人對中國走什么主義道路的爭論,喋喋不休。對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爭論很少停止。現在大家又在研討社民主義。討論主義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特色。民主体制國家的党內外人士很少見到在談什么主義,起因應該是那些主義中的內容早已溶化在憲法條款里和法律條文的海洋里了。這些党內外人士所向人民宣傳的理念只是對具体社會問題提修改或修飾性主張而已。筆者認為,在試圖改變國家政權性質的時期,需要明确提出截然不同政治訴求,還是有必要比較,分析和總結這些主義,以便有清晰行動或運動的指導思想。台灣民進党人在廢除一党專制時期,雖然沒直接提什么主義,但是提出了“國大代表直選”,“總統直選”等訴求,這些是建立民主体制的具体內容。
從歷史上追溯,社民主義屬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分支,而現在歐洲的社會民主党所信奉的主義已經同正宗的社民主義面目全非了。
因為馬克思主義力主要消滅資產階級,而民主体制全民選舉的全体公民中卻絕對包括資產階級公民;又因為馬克思主義還力主消滅私有制,而現在主張社民主義的社會民主党僅是有分寸地要求降低私有制在社會中的比例,絕無消滅之意。因此,如果不從歷史看,社民主義不是共產主義的變异反倒社民主義同資本主義更象是兩個互為變异的主義品种。其區別,僅個別政策而已。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根据當時的國情,仿照美國的部分民主理念,變換說法提出的。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最大的敗筆是沒有明确提出建立全民選舉的民主体制。孫中山推翻了一皇專制,卻建立了一党專制。他的三民主義產生了一党統治的國民党專制政權。台灣全民選舉的要求是民進党人提出的,并非由三民主義的精神所導出。國民党在台灣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執政几十年,也沒主動把全民選舉的民主体制建立起來。美國現成的民主体制的資本主義是社會道路的成熟指導思想。不要再因所謂國情提出什么符合國情的主義。把美國高速公路的設計用於中國建造高速公路,跑外國汽車和國產汽車不會有大問題。此比喻中,公路設計對應國家架构和規范,不同汽車對應不同人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浪費了中國近一百年。現在還在提倡三民主義,相當於把年代舊,款式也舊的衣服推銷給風俗已大變的現代人穿。中國沒有本錢和時間去再試行三民主義或者什么變過形的主義,直接把美國的資本主義搬到中國來用不會有大問題。
對美國式資本主義的主要框架模式,例如三權分立并相互制衡結构,是先改成中國式再搬過來,還是先照搬過來再修改,是個重要議題。孫中山三民主義是修改了西方民主思想,變為中國式,再運用到中國,結果是搞了近100年也沒成功;台灣的民主体制是參照西方的,修改成台灣式後,才在台灣實行,結果亂象叢生。筆者傾向:
先搬再改,而不是改後再搬。
共產主義的思潮曾經風靡全球。在所謂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階段,在東歐和在亞洲的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實施過。現在這些國家所构成的陣營已經不攻自破在前。現在的這些國度里,私有制恢复,私有制和公有制共存。一個在世界如此遼闊的疆域里,大約世界二分之一人口(包括眾多人种)參与的,耗時約半個世紀的,共產社會的人類大實驗宣告失敗了。實驗報告的總結應該是:
人類不能脫离私有制。
應當看到超越自私的意識和行為也是客觀存在。但自有載的人類社會里,從來沒有大規模的,長期的,超越自私的意識和行為記錄。這意味人類的設計者限制這种有規模的超越,似有“若某物种的單個份子都不自私,這种物种就易於滅亡”的設計考慮。在一种特定可能的情況下,共產主義社會有可能出現,那就是修改自私程序為無私程序。這個觀念不是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考慮到的人類是未經改造過基因的人類。在人類基因尚未改動之前,中國走標准的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最合适。
先破後立。中國要走美國式資本主義道路,就必須首先廢除中共的一党專制体制。
主張非暴力廢除中國的一党專制
歷史上的華盛頓,列宁,孫中山,毛澤東等發動的革命是清一色暴力革命。近年來的東歐革命和台灣革命卻几乎是清一色非暴力革命。這反映人民普遍提高了自身人權价值的認識,不再輕易以自身流血甚至犧牲生命的暴力形式換取更多人權。
現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在被迫實行開放政策的同時,妄圖阻止有關民主和人權的信息流入中國,但現代化信息渠道難以實際人為阻擋。從而,現在中國人的人權觀念逐漸普及,開始重視自身的人權价值。中國歷史上是奴性大國。由於帝制長期存在,道家,儒家和佛家等傳統文化的影響,百姓普遍自認自身生命价值不高,暴力抗爭易於組織和發生。但是,當社會中多數人認為自身生命价值与統治者的等价時,很難再發生以流血,犧牲生命作為抗爭代价,除非到了民不聊生的境況。
人們越貧困,對自身人權要求越不高,但易使用暴力抗爭統治者;人們越富裕,對自身人權要求越高,但不易使用暴力抗爭統治者。搞中國民主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中國人民爭取良好的人權環境。
所以,是否行使暴力革命的權利不在民運這方,而在中國人民自己。民運有否這樣的權利:主動引發以從12.5億人中犧牲掉5000万人為代价的暴力革命,換取民主政權,從而剩下的12億人享用他們中部分人徹底尚失人權換來的補充了的人權?筆者認為,民運無權裁決這种交換是否合理。在現在中國專制的環境下,難有机會征求到中國人民對廢除專制應采取暴力還是非暴力的民意。在此情況下,民主運動即使有能力也無權主動誘發中國暴力革命。 如果中國人民因某种原因自發地以暴力(當然不是指零星,斷續,小規模的)方式訴求廢除一党專制,那時民運應毫不遲疑加入甚至參与領導這种廢除專制的暴力革命。在那時,中國人民自發暴力行為等於已直接授予了民主運動參与這种暴力革命的協助權利。
中共本身可以是革命者,也可是改良者。除了廢除一党專制体制,中共的任何政治体制改革都是改良;中共廢除一党專制体制,建立民主体制的改革才是革命。除了廢除一党專制体制,民運的任何暴力或非暴力行為都不是革命;民運廢除一党專制体制,建立民主体制的任何暴力或非暴力行為都是革命。
在用非暴力或暴力或其混合式廢除了一党的專制体制,建立了多党的民主体制以後,各党在競選中要胜選,与其所制定的主要競選宣傳策略有關。
民主選舉宣傳策略的考慮
從競選宣傳策略考慮,宣傳走美國式資本主義比宣傳走歐洲式社民主義道路易於獲胜。現在中國的繁榮後面有非常貧窮的一面。即使繁榮這面很大程度是由貸款因素支撐。中國貧窮的人數非常龐大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現狀不可能抽出大量的資金用於社會的額外福利。保留現有福利(那是共產党本來就給的)在競選口號上無意義。假設一億人享受每月200元新增的福利那意味著國家需對每年福利這一項就多支出2400億.即使這种不高的福利在中國再發展至少20年後才有可能實施,但絕非現在.中國公民清楚,只有整個國力大有增長之後,才可能奢談普及的社會福利。否則,那是窮村子學富村子擺闊气,但擺不起。所以社民主義者對中國百姓以關注他們的福利號召來吸引選票,有著一紙一戳即破的脆弱,是策略不當。
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吸引移民的政策。從世界各地匯集來的移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里并通婚。來自世界各國和各族裔的血統混合有助於減少与世界它國的摩擦和爭端而消耗國力,相對加快國家發展速度。而歐洲式社民主義遲遲不愿敞開移民大門。中國學習美國式資本主義時,最好把移民政策也一起搬過來。
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倡机會均等。以机會均等政策為前提,提出的只要努力,今日窮人,明日富人的口號,充分贏得了美國移民和非移民的進取心。“美國夢”是其中最動人的口號。美國由此獲益深不可測。“美國夢”是以机會均等為支柱。在中國競選宣傳時,以窮人,富人机會均等為號召,窮人會成為這种极具感召力口號的巨大票倉。而對於現實的中國實際不可能實現普遍福利的社民主義口號,對窮人很難起到作用。在中國提倡美國式的机會均等,中國人民的工作熱情會被空前激發和調動,成為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源。但愿將來“中國夢”也成為專有名詞,被中國的移民,非移民和世界其它國家的人民自然,廣泛運用。
取到好党名本身也有競選宣傳作用。人們提到党名時,大腦有時會自動出現粗糙的圖象。
當提到中國共產党,可能的圖象是反右,文革批斗,六四屠殺,大樓林立和越抓越多貪污案的當事人上庭等混合場景;當提到社會民主党,可能的圖象是歐洲青年人不工作也在享受福利生活的場景;當提到美國民主党,可能的圖象是窮人用政府發的救濟券在超級市場付款的場景;當提到美國的共和党,可能的圖象是窮人拼命努力,很快夢想成真,在享受豪華生活的場景。
取党名為社會民主党恐合較遠將來中國的适宜而不合現在中國的時宜。
美國百年來在世界上表現最优秀。中國要學就直接學最优秀的。如果說美國的民主党傾向社民主義些,美國的共和党更傾向典型資本主義些,中國要堂堂正正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道,那就建一個共和党吧!中國共和党向美國共和党學習,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道路,是一件美事。
(此文為作者於美國紐約11-19-2000日在社會民主主義研討會上的發言。發表時有刪節)
--轉自北京之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