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電】火星被科學家視為研究太空奧秘的大寶庫,在平平無奇的硬地表之下,蘊含丰富生物証据,至于怎樣有效開采,又能盡量把它們完好保存則是一個棘手問題。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最近造出一個集高溫和冷凍科技于一身的鑽子,以探索火星的生命。
星島日報報道,根据雜志《新科學家》,火星地表這么硬,生命痕跡只可能在其一千米之下方能找到,相信一米長的新鑽子,藉吁尖端熱力熔解地表,深入抽取樣本,可以大派用場。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專研火星地質學的比德斯指出,傳統勘探地質的鑽子不可能取得樣本,因為火星的「土質混合沙、塵、岩石和礦物鹽」,普通的鑽探方法只會「像在沙坑里發掘一樣」。
而且由于火石的地層有很多洞,傳統鑽探會釀成沙泥倒塌,最后前功盡廢。因此太空總署位于加州火星勘探中心的碧格斯和同事便設計出尖端達攝氏一千五百度高溫的鑽子,其后部會靠泵吸取火星周圍的冷空气,以作冷凍剛被鑽軟的熔岩,使熔岩剛好填補旁邊充滿空隙的岩石,用以鞏固沙土。
据報道,碧格斯指出,新鑽子可以熔掉各類岩石,但礙于重量不夠,因此需要接駁地面系統,使它能夠下沉工作。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科學實驗室曾經試驗這個鑽子,証明它能夠用高溫熔解之法來深入三十米的玄武岩。
工程師承認鑽子勘探時,會毀掉它触及之處的生命痕跡,可是由于周遭的沙土已被鞏固,因此其他机器便能夠循吁這條管道,取得珍貴火星樣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