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人的災難似乎特別多。鮮活的生命,顯得那么地脆弱,一個個地被災難吞噬:
◆前年5月,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3人死亡;
◆舊歷去年除夕,天安門廣場5人自焚,1人死亡;
◆今年3月,江西芳林小學爆炸,數十人死亡;
◆此刻,听說石家庄又發生了大爆炸。
◆還有什么煙台海難呀,合江沉船呀,洛陽大火呀,動輒數十上百個 人死于非命……
睜開眼睛看看國內媒体,誰也不能否認,報導最多、最有轟動效應的是前兩樁事件:大使館被炸与天安門自焚。前者既使人們認清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的“強盜”嘴臉,又能使國人同仇敵愾,團結起來反對“霸權”主義;后者則能使人進一步認清“邪惡”的本質,將深入揭批法輪功的斗爭進行到底。而其余那些災難呢,盡管死人的數目要比前兩場災難多出數十上百倍,我不敢說我們的傳統媒体是在作“淡化處理”,至少,其宣傳力度是無法与前兩場災難相提并論的。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這是古人都知道的一個基本常識。現在正提倡“以德治國”,不妨說個孔老夫子的故事。《論語.鄉党篇》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你看,失火焚燒的是馬廄,孔子卻不詢問燒死了几匹馬,只問有沒有傷人。看來,他老人家也是知道一點“以人為本”的道理的。何況在諸多災難中,還有一場的受害者是數10個10歲左右的儿童!儿童是什么?是活潑可愛的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未來与希望啊!和婦女一樣,儿童更應該得到特殊的保護。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共識啊!將近一個世紀前的泰坦尼克號沉船,能夠优先照顧上救生艇逃生的,不也是婦女与儿童嗎?可是我們對于芳林小學爆炸案中數十個死于非命的儿童有多少報導?能与大使館被炸及天安門自焚案相比嗎?我們甚至不知道其中任何一個死者的姓与名呢!
去年6月19日,英國多佛發現被悶死的58名中國非法入境人士。据說,當時正在葡萄牙開會的歐盟15個國家高峰會議立刻停止會議,轉而討論這個事件,并且譴責偷渡集團。“歐盟15個國家高峰會議”可是上了國際級別的啊。他們討論的豈但是“國家大事”,甚至還是“歐洲大事”呢。而死的是什么人呢?是58個遠在亞洲的、与歐洲并不接壤的中國土地上的人,而且還是“非法”的偷渡客。然而,他們還是“立刻停止”了會議。無論這個會議多么重要,級別多么高,在他們眼中,沒有比人命更重要的事了──哪怕是遠在亞洲的中國人的命,哪怕罹難者是非法的偷渡客!這是什么?愚以為,這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念。這就是珍惜生命的充分体現!由此看來,在一般情況下,媒体報導的力度,似應与災難的大小成正比;而災難的大小,應与傷亡人數的多少成正比。至于死的是什么人,死在什么地方,似乎不應對災難的本身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最可寶貴的”(毛澤東語)。
在這一茬又一茬的災難中,除大使館被炸外,都是國內的社會問題。不消說,“有關部門”定會對這些災難進行“深入調查”、“嚴肅處理”,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然而,如果不痛下決心解決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則無論調查多么深入、處理如何嚴肅、措施如何具体,巨大的災難仍會一個接一個地發生,鮮活的生命仍會一群接一群地消失。不解決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則處理了江西的問題,又會出現江東的問題、江南的問題;在石家庄加強了防范措施,土家庄、木家庄又會捅出漏子。
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愚以為,除了進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外,別無它途。因為,只有進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民主与法治的公民社會,才能根除种种災難的隱患,國人的生命才有切實的保障。(2001年3月17日于中國)
(轉自<<民主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