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1日訊】 隨著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儀器研制中心轉制為中科科儀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拉開了中科院首批13家事業單位整体轉制的序幕。
据新浪財經縱橫報道, 記者今天在隨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下所考察時獲悉,創建于1958年的中科院北京科學儀器研制中心,是大陸研制、開發、生產、經營電子顯微鏡、高頻電手術刀等科學儀器的綜合實体。大陸第一台掃描電子顯微鏡、第一台商品化質譜儀和第一台渦輪分子泵都先后在這里誕生。然而,隨著社會的變化,科儀中心作為中科院一個附屬工厂的地位已經不复存在,必須重新定位,尋找再生之路。
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1999年起,科儀中心開始自砸飯碗,自負盈虧,大膽嘗試企業化的管理模式,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之路。
一年多來,科儀中心針對企業內部管理机制、企業職工養老与地方養老体系的接軌等具体關鍵問題進行了大膽改革,使這個為我國科學儀器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研究所再次煥發出生机和活力,率先成為中科院范圍內轉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的開發型研究所。轉制后的中科科儀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將适當調整產業結构,進一步強化銷售隊伍,并力爭在科技部和海淀園區的支持下建立科學儀器園區。銷售收入計划從2000年的5000多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上億元。
据悉,在科技部的指導下,242個科研院所已經初步完成了院所轉制工作,而包括公益性研究院所在內的更多科研院所的轉制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