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蟄剛過,万物复蘇。然而网站卻依然被深鎖在去年的嚴冬里。經過資本市場的挫折后,网站們打算如何在2001年走出困境,這是我們關心的問題。門戶网是.com企業中体積最大、內力最虛的一個族群,他們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發展前景的呢?中國經營報昨天發表了大陸几位門戶网站老總的看法。
他們分別是:网易首席運行官陳素貞、中華网中國首席執行總裁李永長、搜狐副總裁周云帆和賽龍网總裁曾宇
門戶連橫會不會?
今年早些時候,中華网曾表示,面對納斯達克的形勢,中華网希望四大門戶合作起來。消息發布后,搜狐、网易、新浪都表示出抵触情緒。如今四大門戶對合作問題又是怎么看的呢?
陳素貞:
無論合作還是合并,不管哪种形式,网易都會考慮兩點:一是要對企業的未來起效果。如果兩家企業并在一起,看起來不錯,結果股价大跌也不是很好。第二,他必須對員工都照顧到。不是因為股价下跌就要合并,這种事急不得。
周云帆:
中華网頻頻拋繡球,戀愛也好,結婚也好,有很多好處,但必須兩廂情愿。我個人感覺,中國几個門戶合并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沒有這种可能性。當然你們可以批駁我,我們也可以看以后的發展趨勢,也可能我知道很多內幕消息,我的感覺,正像李總所說的,外國的网站會進來收購中國的网站,這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
從SOHU來講,我們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任何企業的發展有各种各樣的階段,當時我們做ChinaRen的時候,有人問:你是單獨上市,還是跟人家合并?我們當時說單獨上市。后來看市場不好,也跟別人合并了,這個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由于市場變化過于迅速,以至于讓大家的這种迅速反應只能是自衛,很難出擊。盡管我們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但是從 SOHU角度來講,我們一直堅持自力更生,你問張朝陽,他也會說,不考慮去跟別人合并,合作是可以考慮的,但是合并是不考慮的。之所以這么講,第一我們看到中國网絡發展的未來。張朝陽也講過,即使被摘牌子,我們也要努力做下去,我們手里有很多錢,2002年我們會贏利,贏利我們可以在中國上市,沒什么了不起。不是說我們一定跟別人合作,最主要你做這個网站干什么。中國互聯网在最近一年內會有大的動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SOHU會按自己的方針走下去。
近期贏利難不難?
在納斯達克受挫之后,門戶网站們把目光從資本市場上轉移到現實市場上來,如何把品牌和用戶資源貨幣化是每個門戶网站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門戶网站是否已具有贏利的模式,他們紛紛承諾的贏利計划是否是一紙空文?
贏利的核心在哪里?
李永長:
中華网作為純粹的門戶网站,怎么賺錢?大家都在探索。但是在目前這种情況下,一個方面要盡量少燒錢,另一方面,怎么盡快增加賺錢的方向。怎么去做?實事求是講,在所有的网站里,門戶网站還是擁有客戶瀏覽最多的网站,所以前景絕對是可靠的。
怎么去賺錢?關鍵的問題你怎么樣想辦法?我們現在有一個平台,怎么把你的PDA,把你的用戶變成錢。在這方面關鍵是要為用戶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務,服務對他有价值,他就愿意付錢。前一段我們過多注意网民,而中國的网民絕大多數還是上网玩玩的年輕人,下一步更多考慮面向企業,才能有大錢可賺。
第二,面向企業的廣告,現在大家收入主要是靠廣告。美菱証券分析中國廣告市場只有 8000万元。怎么樣想辦法使网絡廣告充分發揮傳統媒体做不到的优勢,增強它的互動性、監測和反饋作用。當然還有短訊息市場、電子商務市場,B to B有13億元的市場,B to C有 9億元的市場。這里特別要注意的,門戶网站要做到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比如我們做教育,网上教育、遠程教育怎么和學校結合。如果這方面結合得好,這個傳統賺錢的渠道會越來越多,
另外作為IT公司來講,网站燒錢還要燒一個階段。這种情況下怎么辦?按照中國過去的說法,叫以富養貧,還要搞一點別的產業,去補网站這塊。不然,一條腿走路是不行。中國网站這點比較好。我們還有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我們50%的收入來自于這里。現在新浪還做引進產品,靠技術賺錢。
周云帆:
以前曾有過很多爭論,到底是傳統企業轉向互聯网好,還是互聯网企業白手起家,慢慢轉向傳統企業好?我們分析,這在于你的价值鏈在哪里。門戶网站确實產生了很多价值,各方面的价值,包括我在SOHU看到,還有很多的价值,怎么把它變成錢?你要想辦方法在傳統的价值鏈里分一部分錢就可以了。比如想辦法在傳統媒体里分一部分錢,現在絕大部分錢還是花在電視、報紙上,但是還有一部分花在互聯网上,因為大家覺得互聯网能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更加大的用戶面。
另外一個是收入和成本,不斷降低自己的成本,包括電信降价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然后從不同渠道价值鏈,找到我們的增值點。
21CN:
我們也是一個門戶网站,發展到今天,我們也運作了有一年多的時間。
我在這儿也想講一下,我們怎么來做自己的產品,怎么做自己的市場。我們是看到了有收費郵箱這樣一個用戶群体,大家知道,郵箱服務開始都是免費的,但是并不等于說,大家只需要免費郵箱的服務。我們通過用戶反饋調查,得出結論:收費郵箱是有市場的。有的用戶需要收費服務,他需要一個穩定的有承諾責任的商家對他提供服務,我覺得說到自己核心競爭力,一是有產品,有服務。第二要做實這個市場,市場絕不是炒作出來的,市場是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第三,是不是要收費?這個是看用戶的的需要。
贏利時間表是怎么來的?
陳素貞:
這個贏利時間表是通過复雜的預測得出來的。我們第一會預測互聯网未來會是什么樣的趨勢,然后預估我們几年后會有多少收入,以及整個市場量,我們的市場占有率,然后算出我們的成本。再算我們人員,我們營運成本是多少,再加上其他利息,或者其他費用,最后算出來一個月消耗多少錢。我們做這樣很复雜的評估之后,再參考一下,其他的分析師對我們的看法,做一個預估,預估的時候會有一個實際的值,這是可能性最高的數字,算出來二三年左右的損益情況。
李永長:
作為上市公司的贏利時間表自己可以做,自己可以說,但是對股市來講,人家不听你的。股民根据你上市的股市股票分析師,以及你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做出預測。嚴格講,股票分析師根据你的財務狀況做出分析預測。
美國的財務分析師對我們的分析估計很樂觀,我們自己沒有那么樂觀,他覺得我們在今年年底有可能實現贏利。說實話我還沒有那么好的估計。
周云帆:
張朝陽跟媒体,跟分析師一直在說,我們堅持一點,我們對外來說,我們希望在2002 年,明年底的最后一個季度實現贏利,全年贏利應該是2003年,這個預估确實經過很复雜的過程。包括收入增長,成本的曲線。我們不斷地強調這個數字,對我們自己當然有一個好處:不斷地激勵我們,達到這個季度的目標,必須每個季度目標達到,才有可能最后達到贏利目標。我們非常有信心,2002年底贏利。
恐龍來了怕不怕?
本月,Lycos收購myrice兙進而放言要收購网易,美國在線收購FM365已傳得沸沸揚揚,而近日迪斯尼也借助海虹控股將网站開進了中國。有人推測中國互聯网市場的低迷之日,也就是國際网絡巨頭攻入之時。那么我們的門戶网站們有信心打好這場攻防戰嗎?
恐龍的优勢和劣勢
陳素貞:
他們最大的优勢是有很多資金,此外還有人才和經驗。但他們不了解中國网民的習性、嗜好,對法規也不太了解。
對我們來說,网易在中國有自己的优勢,我們在這邊已經經營了几年,對网民很了解,而且有一個“根”的效果。不管對互聯网的用戶,還是廣告主,或者我們策略聯盟伙伴,都有一個扎根的优勢。
李永長:
他們給中國互聯网帶來了商机,政府也是企盼的。當然我們也要防止出現另外一方面的問題:互聯网主要是一個帶有第四媒体性質的,這個方面,我們還要趨利避害。另外中國畢竟還是要發展自己的IT產業、信息產業和其他民族產業,我們可以用開放來促進我們事業的發展。我想外資進入對中國這方面的發展很重要,總的來講,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不是排斥。
周云帆:
對于外資進入中國,不用害怕。他們要想在中國跟中國本地競爭,他們同樣要扎根中國,才能做到競爭,我的感覺,我們歡迎他們進來,增大競爭。我在上海复旦做演講的時候,當時有一個网站在現場給每個人一頂帽子,說拉用戶。我說這個事挺好,他給每個人一頂帽子,我們网站給每個人一個手表,用戶得到一頂帽子,一個手表,還有兩個可供選擇的网站。對于外國网站的進入也可以這么看,更多的資金進來,提供更多的就業机會,給网民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增加競爭最終會讓老百姓受益,從我們來講,我們愿意跟他們合作競爭,這是很正常的。
中國門戶,不拒絕收購
曾宇:
我在國外很長時間,也了解過國外的情況。在短時間內,一些高技術企業發展,主要的途徑就是合并,合并帶來人才,也帶來利潤,合并是一种非常好的運作方式。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就被李澤楷的電信盈科注資几千万美元,當日收購了37%的股份,實際是控股的收購。收購要尋求利益最大化,肯定又是尋找最好的時机,我想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机,所有公司都處于很低的价值,對于那些財大气粗的跨國公司,肯定會選擇這個時候進來。在它的誘惑面前,我們這些股東肯定是愿意賣的,由不得我們在感情上不舒服或者怎么樣。將來一定會有大的公司來收購合并,也有我們國內成長起來的門戶。但是,將來誰能做得更好?我個人還是很看好中國背景,因為從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運作的歷史情況來看,實際成功的并不是很多。
周云帆:
影響收購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价錢。SOHU現在說不賣,如果給我兩億美元我馬上就賣。對于所有買賣雙方,最重要是達成价格的問題。其實价錢阻礙雙方的決定,我們被收購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你出一個好价錢,我們就要考慮考慮。
收購并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奔馳和克萊斯勒的并購,由于德國的文化和美國文化之間的差异,造成并購以后非常失敗。所以連美國這种文化的國家,實行并購也有水土不服。任何一個并購都有多多少少的問題。從員工的角度來講,不管怎么賣,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影響,因為他們很少有股份。即使中國大的門戶被外國購買,結果也一樣,員工沒有感覺馬上會受到什么衝擊。股東結构的變換,有的時候會影響運營,這時候就看管理團隊,如果管理團隊處理好,還是會比較平穩的。
(此文原載“中國經營報”1131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