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龍《台灣論》在台灣引發的風風雨雨不但傳到大陸,導致中共的“參戰”,而且超越了“革命大批判”的口水戰而要付諸實際行動,于是有因為許文龍支持台獨因而他的奇美鎮江厂被關閉之說。
也是几乎在一年以前,當民進党的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時,大陸的國台辦副主任李炳才就聲言不允許台商既支持台獨又在中國“撈好處”。接著大陸媒体點名若干台商,造成人心惶惶。如今同樣的論調又出來了。這种現象周期性的發作,說明不是空穴來風。
這次同去年發生的事件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當局沒有立即出來澄清,而是不置可否,在造成一些台商的心理壓力,并且銘刻在心之后,他們才解除警報否認。
這次奇美厂被關閉的消息傳出來之后,開始當局也沒有否認。國台辦新聞局三月十日回答說,他們“反對有人在大陸賺錢,還在島內搞台獨,我們將依法保護台商合法權益,但是對于違法違紀的行為,也會采取相應措施”。似乎奇美有“違法違紀”的行為,因此需要對它采取措施了。
其后對奇美事件的說法多种多樣。態度最溫和的是正在帶領經貿考察團在台灣訪問的深圳市長于幼軍。他避免直接點名罵許文龍說,雖然奇美負責人講過一些傷害兩岸中國人感情的話,但中國政府不會對台商到大陸投資有所限制和改變,何況,奇美鎮江厂關厂純系一項誤會,并沒有要求關厂。
也許于幼軍正在台灣訪問,所以說話客气一些;或者他長期在廣東工作,比較務實而不是“政治挂帥”,總之他同那些在台灣訪問時大放厥詞的林麗韞、余克禮不同,同國台辦那些官僚也不同。然而他僅僅是地方官員,不能完全代表中央的政策。而那些國台辦官員事后雖然也否認關厂之說,但是還是狠批許文龍一頓。這對台商造成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就是于幼軍也沒有解釋為何會有關厂的傳聞。相信那是中共故意放出來的空气,借以恐嚇台商。這是經濟領域里的“文攻武嚇”。這同去年那种心態也是一脈相承的。同樣那個李炳才,重复了去年攻擊台商“撈好處”的說法,把台商在大陸的投資看成是一种“恩賜”,而不是“兩利”。有這种“恩賜”心態就隨時可以收回恩賜而對台商采取非理性的行動,這是台商投資中國大陸的政治風險,也是“戒急用忍”的理由之一。在法治不彰、人治當道的中國大陸,要給台商加上“違法違紀”的罪名易如反掌,台商被卷到他們的政治運動中也是避無可避,台商最近在聲討法輪功中也要表態。
但是,當台商的資金已經投進大陸,就套在里面不容易撤出了,台商只能俯首听命。如果經常出現這些謠言,生意肯定也受影響。
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不是太久的事情,但是它的心態還是遠遠落后于“全球化”的標准,動不動把政治放在第一位,台灣的政府當局和台商又豈可掉以輕心?鑒于這种隱患,有人提出今年在上海召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時,應該把大陸如何保護台商的問題提出來。問題是如果中共強制台商要承認“一個中國”,那么台商問題就是中國“內政”,那還不是听任宰割?國台辦經濟局局長何世忠也聲稱這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應該自己商量解決。然而台灣海基會同大陸海協會的溝通管道和事務性的協商机制早被中共切斷破坏,又該如何“協商”?就如封殺奇美厂的消息傳出后,海基會根本找不到大陸的對手來了解情況。
在台灣出現大陸熱的情況之下,澆冷水不太中听,但要時刻記住對手是個流氓政權,就可以少吃些虧。剛在北京閉幕的“兩會”期間,香港的政協委員就向來參加他們小組討論的錢其琛吐苦水,他們中包括香港最大地產商新鴻基地產主席?探臐B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龔如心不久前在英國媒体的調查中排名在英國富豪中第三位,財產一千二百億台幣,是英女皇的五倍,還曾出資送一批解放軍軍官到哈佛深造。他們向錢其琛埋怨同大陸合作往往有頭無尾,合約得不到執行,即使打贏官司也得不到執行。中共是一貫的過橋抽板,連這些大富大貴的港商都會身陷困境,一般台商只能自求多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