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8日訊】昨天,大陸官方媒体“中新社”撰文指出:今年大陸經濟發展面臨的不利因素增多,主要表現為內需持續擴張的基礎尚不穩固,世界經濟發展前景尚存在不确定性。
文章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專家們在向政府提出的建議中指出:擴大內需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起來,方能達到拉動國民經濟今年繼續快速增長的最佳效果。
文章分析指出,從國內經濟環境看,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是,目前主要農副產品价格持續下降,農民收入增幅下降,農村市場不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在上年收入基數提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收入的難度加大。假日經濟開始降溫,利息稅、實名制等政策效應已基本釋放。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業面臨的市場約束比較突出,投資增幅開始下降。國債發行空間逐漸縮小,政府直接投資增長的難度加大。上述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內需的持續擴張。
為了減少中國經濟運行的不利因素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該文章引用經濟專家們的建議說,國家可以考慮從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益;推動低利潤行業內的企業并購重組和降低汽車价格這四方面入手,推進經濟結构的戰略性調整,以期化被動為主動。具体思路和建議是:
——要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為出發點,以消費結构調整和升級帶動產業結构調整和升級,形成一批消費、投資和生產的新增長點。
新增長點要以住宅、汽車、電子、通訊、旅游、教育以及一批相關產業為主,其中既有傳統產業,也有高新技術產業;既有工業,也有服務業。
這些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和發揮作用,將能夠集中体現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构調整,在經濟結构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的指導思想。
——抓緊一批國有經濟比重高、傳統計划經濟影響深、具有自然壟斷和公用事業特點的行業,如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等行業的改革与重組,實現政企分開,健全政府管理模式和特殊行業中的企業經營机制,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益。
通過這樣的改革与重組,將大大增強中國基礎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對國有經濟改革和發展全局也會產生積极和重要的影響。
——推動一批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平均利潤水平已經較低的行業內企業的并購重組。
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家電行業。經過多年以价格競爭為主的市場競爭后,這些行業發生了顯著的兩极分化,少數領先企業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同時行業平均利潤率也降到較低水平,這些行業較大規模的重組,特別是“強強聯合”的條件趨于成熟。國家應對此予以支持,引導企業將精力更多地放到提高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和服務質量上來。
——促進汽車降低价格,提高汽車行業競爭力。
國家今年應從調整汽車消費政策入手,擴大市場容量,提高汽車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積极推進企業重組,以降低汽車生產成本,帶動价格下降,逐步進入良性循環,提高汽車產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适應性和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