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8日訊】 Sohu 綜合消息:奧斯卡的評選和頒獎流程大揭秘
“提名”(Nomination)的做法是從第一屆起就采用的。据說,這樣的評選也是為了尊重新聞界和公眾的意見。提名名單一般是在頒獎儀式前的一兩個月內公布。最初,被提名最佳影片的,并未規定限于五部;至于個人,只要有多少部影片參加拍攝,就可獲得多少個提名。例如一九三六年之前,有几屆最佳影片的提名總數都在十部以上。但從一九三六年起,除了最佳影片一項獎外,其余各項獎規定只能有五個提名。后來到了一九四四年度,連最佳影片的提名數也限制在五部。
蓓蒂‧台維絲是奧斯卡獎歷史上唯一非原定提名者都得到正式提名的個人。一九三四年度,學院許多會員和新聞記者認為她在《孽債》里的出色表演應該得到提名,可是在提名名單里并沒她的名字,而到投票時,許多人都投了她的票。為此曾引起一場騷動。后來電影藝術与科學學院規定禁止在最后投票時選非原定候選人(即未提名者)。
各項獎提名的前期,學院下屬各部門應列出一個包括所有有資格參加評選的影片的片目錄,送給各制片厂審查核實,然后分發給各投票者。片目表內如有誤排或遺漏,那就由制片厂負責。上述各部門將該部門的評選細則提請學院理事會審批,取得其認可。然后,各部門讓下屬的會員們用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獲票數最多的五部影片或五位個人,作為提名影片或個。每項獎的五部提名影片和五位提名個人在頒布時,均按字母順序排列。而且在最后投票用的選票上,也是按同樣的的順序排列。不過在最佳表演獎的提名名單里,除聞片名外,還要列出演員的姓名。
最后投票
在第二屆之前,不論提名還是最后投票,一概由審查委員會成員掌握。但從第三屆開始,改為學院的所有會員投票。在第十屆即一九三七年度,凡是電影界人士均可參加最后投票,當時的票數計有一万五千張。在第三十屆即一九五七年度之前,習慣的做法是提名投票凡電影界人士均可參加,而最后投票限于會員。在第三十屆以后,各部門負責提名(采用記名方式),所有會員參加最后投票(無記名方式),這一做法沿襲至今。
最后投票采用秘密投票方式。開票及其統計工作,由學院院長指定的一家公認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對提名以外的影片与另一票是与自己專業(即部門)有關的一項獎。
密封的名單
奧斯卡獎的獲獎各單是高度保密的,它由專人根据投票結果統計出來,存放在用紅色蜡封印的信封里。
保管此密封名單的是普萊斯一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該公司將學院用保价挂號寄來的投票結果先放在保險箱內,由警衛守護,然后請四名公認的會計加以統計,將各項獎的獲獎名單分別封入各個封信內。統計用紙全部燒毀,事先知道獲獎者及順序只有上述四名會計。他們嚴格保密,對該會計事務所与學院負責。所以評選出來的最后結果只有頒獎當天晚上才揭曉,而且正是在司儀拆開密封信封的一剎那間。此刻,他以慣用的套話說道:
” And the winner is………”
(現在宣布,优胜者是……)
頒獎儀式的會址
奧斯卡獎的頒獎儀式,早期是在一些大飯店里舉行的,除了頒獎,還有晚餐与跳舞等。第一屆是在好萊塢大道的羅斯福飯店內舉行的,參加的人數僅二百名。第二、三屆則在威爾謝爾大街的安帕薩德飯店內舉行。第四屆- -洛杉磯商業區的巴爾的摩飯店。第五屆至第十五屆,就一直在安帕薩德飯店或巴爾的摩飯店內舉行。這兩家飯店都設有可容納上千人的大廳。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內厲行節約之風,頒獎儀式上的盛大晚餐全遭到禁止,于是要求一個大型會場。從第十六屆起,頒獎儀式就改在格勞門中國劇院內舉行,它擁有204 8個座席。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度的頒獎式則在洛杉磯市內的一些公共會堂舉行。一九四八年,因財政困難,只好在學院本部的劇場(950個座席)內進行頒獎活動。從一九四九年起,在十一年間,一直在”雷電華公司”的潘特吉斯劇院(內有2812個座席)內舉行。其間,從一九五十年起,為那些不在好萊塢的獲獎者轉播實況,如此二元化的轉播一直延續了五年。后來潘特吉斯劇院改建,座席劇減。故從一九六0年起,就遷往圣莫尼卡公共會堂(2558個座席)舉行。但它遠离好萊塢三十公里,這給好萊塢人士參加頒獎儀式帶來不便。一九六八年,洛杉磯音樂中心建成,其內的多蘿西‧錢德勒大廳(3250個座席)就成了奧斯卡獎頒獎儀式的永久會址。
舉行過頒獎典禮的地點:
安帕薩德飯店(Ambassador Hotel)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電影藝術与科學學院籌建委員會的三十六名人員在此集會,討論建院事項。該旅館內的”椰子林”大廳是電影界人士哨集之地,第二、三、五、六、十二、十五屆頒獎儀式就在該大廳內舉行。該飯店的地址在威爾謝爾大街3400號。
格勞門中國劇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
它原稱”門氏中國劇院”,是發行大王西德‧格勞門一九二七年在好萊塢大道興建的一幢中國風格的大型劇院,內設座席2048個,從第十六屆起,連續三屆在那里舉行頒獎儀式。在該劇院入口前的廣場上鋪有許多水泥板,上面印有歷屆奧斯卡獎獲得者的手印、腳印、簽名等。現已成為好萊塢著名的游覽胜地之一。
圣莫尼卡公共會堂(Santa Monica Civil Auditrium)
該會堂位于洛杉磯西面、太平洋沿岸的圣莫尼卡。第三十三屆至四十屆奧斯卡獎頒獎儀式就在那里舉行。
多蘿西.錢德勒大廳(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
這是一座展覽館式的現代風格建筑物,位于洛杉磯市政廳街的西側一號街上。它是洛杉磯市的文化設施群中最大的一個,內有座席3250個。從竣工的一九六八年起,直到現在為止,奧斯卡獎頒獎儀式一直在這里舉行。在該大廳的四樓有一個攝影室,它專供新聞記者拍照用。獎主們在這里的一尊高大的金像前擺好姿勢讓拍照。
潘特吉斯劇院(Pantages Theatre)
它位于好萊塢大街,离中國劇院十個街區,是一座大型劇院,內設2812席。從第二十二屆起,奧斯卡獎頒獎儀式有十一屆在這里舉行。后來改建,現成為經常表演歌舞的場所。
羅斯福飯店即好萊塢羅斯福飯店(Holly wood Roosevelt Hotel)
它位于好萊塢大道,中國劇院的正對面,現是一座舊式旅館。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近兩百名好萊塢人士在該旅館內舉行第一屆奧斯卡獎頒獎儀式。不久,學院本部設在其內,地址是好萊塢大道7000號。
頒獎儀式的開幕時間
在第二十四屆以前,頒獎儀式的開幕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八點或九點。從第二十五屆開始,由于電視轉播,考慮到美國東、西部的時差,頒獎儀式改從晚上七點半開如。現在都是從晚上七點鐘開始的。
頒獎儀式的整個進行時間一般在一、二小時以上。但第一屆頒獎儀式,由珠安排晚宴,實際上只占用了四分二十二秒。第三十二屆則是一小時半。另外有几屆各化去二小時半。
頒獎儀式的日期
第一屆是在五月份舉行的。第二屆則在四月份舉行。這兩屆評選的影片都是到以上一年度七月底為止上映的影片。第三屆至第五屆又改在十一月份舉行。后來,由于評選獎制采用了日歷年,即上一年一月起到十二月底上映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頒獎儀式就大都在其后四個月內舉行的。現在基本上則習慣于每年三月或四月里舉行,而且以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這段時間為最常見。
以第五十屆為例,一九七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分發提名投票用選票。二月十日下午五點正,提名投票截止。二月十一日頒布提名影片与個人的名單。從二月二十五日起,在電影藝術与科學學院本部大樓的塞繆爾.高德溫放映大廳開始輪流放映提名影片。三月十八日分發最后投票選票。三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正,最后投票截止。四月三日舉行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的順序
每屆頒獎儀式、即所謂的”奧斯卡之夜”,基本上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開始是一些不太重要的獎項揭曉,其間穿插余興節目,而高潮放在最后:令人矚目的最佳影片獎揭曉。以一九七六年第五十屆為例,整個頒獎儀式的順序如下:
在音樂伴奏下,大會開幕;
電影藝術与科學學院院長致開幕辭;
第一司儀上場,啟開密封名單,依次宣布男配角獎、服裝設計獎、短片獎、紀錄片獎、歌曲提名者甲、特技效果獎、美工獎;
第二司儀上場,啟開密封名單,依次宣布歌曲獎提名者乙、女配角獎、剪輯獎、音響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歌曲獎提名者丙、攝影獎、歌曲獎提名者丁;
第三司儀上場,啟開密封各單,依次宣布外國語影片獎、電影配樂獎、作曲獎、歌曲獎提名者戊、歌曲獎;
第四司儀上場,啟開密封名單,依次宣布導演獎、創作劇本勻与改編劇本獎;
第五司儀上場,啟開密封名單,依次宣布男主角獎、女主角獎、影片獎;
致閉幕辭,閉幕式。
頒獎儀式的經費
早期頒獎儀式的經費由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共同承擔,后來因費用劇增,各電影公司,覺得難以支付,便由美國与洛杉磯當一些大企業出錢資助。他們將錢付給電台(廣播電台或電視台),再由電台抽出一部分錢付給學院本部。在剛開始作電視轉播時,播放費為十万美元,其它費用為三十五万美元。現在的播放費則為一百万美元,其它費用為一百万美元,合計兩百万美無以上。至于頒獎儀式上的演出都是無報酬的。
頒獎儀式上的致謝答辭
從第一屆開始,每位獲獎者在領到金像獎座后,便要向与會者們致謝辭。起先對致辭時間并沒限制,獲獎者們几乎都是即興發言的。但在一九四二年,因《米尼佛夫人》而獲最佳女主角獎的葛麗爾.嘉遜,由于激動,竟說了長達一小時的感謝之類的話,令全場震惊。后來,致謝答辭都限制在兩三分鐘內。自從電視轉后,答辭的時間更短。例如第五十七屆上就規定每位獲獎者的發言不得超過四十五秒鐘。
頒獎儀式上的余興節目
按照規定,在每屆頒獎儀式上,總有第一流的藝術家表演的余興節目。從一九四五年起,由于作天線電實況轉播,余興節目已成為頒獎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九五二年開始作電視轉播,余興節目有所增加。到一九六五年作彩色電視轉播,余興節目越來越多。近年來,開幕式是以豪華的歌舞場面進行的,在頒獎過程中,不時穿插最佳歌曲獎提名作品的演唱,最佳服裝設計獎提名作品的時裝表演等。
頒獎儀式上的演出班底
由于從一九四五年度起頒獎儀式作實況轉播,歌舞演出成了頒獎儀式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開始組成演出班底。現在,該班底同舞台上的歌舞劇一樣,由總指揮(監督)、導演、編劇、音樂設計師、舞蹈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等組成。
以總指揮而言,一九四五年度是專為亞斯泰- -羅杰斯的歌舞片執導的馬克.桑德里奇,但他在排練過程中驟死之后,由導演魯本.麥姆里安代替;
一九五0年度是劇作家理查德.布林;
一九五三年度是導演米契爾.萊森;
一九五七年度是制片人杰里.沃爾特;
一九六0年度的總指揮是亞瑟.弗里德,導演是文森特.明尼里,他倆都是米高梅公司的歌舞片的名匠;
一九六六年度是制片人喬.帕斯塔納克;
一九六八年度是舞蹈設計師加瓦.錢比恩;
一九六九年度是制片人邁克.弗蘭柯維奇;
一九七0年度是導演羅伯特.怀斯;
一九七一、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度都是霍華德.W.科奇;
一九七二年度是制片人小杰克.海里;
一九七六年度是導演威廉.弗里德金。
(其余各屆從略)
頒獎儀式上的司儀
第一屆至第三屆頒獎儀式上是不設司儀的。第四屆則由著名的性格演員勞倫斯‧格蘭特首次擔任司儀。縱觀奧斯卡獎歷史,擔任司儀次數最多的是喜劇大師鮑勃‧霍普,他妙話連篇,富于幽默感,單獨擔任司儀一共有十五次,中繼司儀六次。歌星兼影星弗蘭克.西納屈拉- -單獨司儀一次,中繼司儀三次。從第四十一屆起,凡中繼上場擔任司儀的不只限于一個人,于是出現了第二、三、四、五司儀。在一九七七年度,鮑勃‧霍普又恢复一人主持到底的單獨司儀。
授獎人員
授獎人員又稱發獎者(PRESENTER)指頒獎儀式上專門授獎的人。在第二屆之前,概由學院院長授獎的。第三屆是演員勞倫斯‧格蘭特。第四屆是上一屆的獲獎者、演員瑙瑪‧希拉。再往后的各屆均讓各部門有關人士上台授獎。按照規定,上一屆的獲獎者往往就是下一屆的授獎者(最佳主角獎与最佳配角獎則由男、女演員交叉進行),但缺席者与雖出席但拒領者例外。一九五八年度是讓各部門的男女各兩名輪流上台授獎。到一九七六年度又恢复一名授獎者。
奧斯卡金像獎轉播
奧斯卡金像獎轉播(OSCARCAST)是指頒獎儀式通過無線電和電視作實況轉播。
頒獎儀式的無線電轉播是從第二屆開始的,由洛杉磯的K N X電台轉播。到一九四五年改為由A B C(美國廣播公司)的全國廣播网轉播。自一九五二年起,頒獎儀式則通過電視作實況轉播。由N B C(全國廣播公司)負責這一轉播。但都是黑白電視轉播。從一九六五年起,改名彩色電視轉播。負責轉播的各公司是輪流的: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九年是N B C;一九六0年至一九六九年是A B C;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四年是N B C;從一九七五年起一直是A B C。
上述轉播的費用,在早期為十万美無,但自從作電視實轉播后,已超過一百万美元。至于收听或收看人數,以美國計算,早期為五千万人,現在則為七千五百万人;以全世界計算,約在五億人以上,因此說,奧斯卡獎轉播是視听率甚高的節目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