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4日訊】「擁槍千日,用在一朝」。二十多年來,海關人員在執法行動中從沒有開過一槍,即使如此,海關最近仍添置三百八十支全新佩槍,以備不時之需。
苹果日報報導,關前線執法人員,打擊非法燃油、走私香煙及侵犯版權行動升級,行動時面對疑犯反抗及拒捕,導致前線人員受傷的人數,去年便達到一百三十六人。為确保執法人員危急時的生命安全,海關關長曾俊華下令海關人員將射擊測試及格率,提高至百分之六十。
据海關統計,一百三十六名執行職務時受傷的人員,有六十六名屬特遣隊,十八名屬海陸行動組隊員。海關部隊行政及訓練參事梁麟祥解釋,海關組成多支特遣隊,專責對付非法燃油、走私香煙等活動,以及各式各樣反盜版行動。不法分子為要躲避海關打壓,販賣非法燃油地點愈來愈偏僻,走私香煙亦轉為流動式擺賣,販賣盜版的商販也提高警覺。
美式左輪易瞄准
他形容海關的打擊行動,有如彈簧,壓得愈緊,反彈愈大。前線人員拘捕不法分子時,有可能演變成暴力事件。因此,海關高層認為有必要提供足夠裝備給前線人員,應付不同程序的反抗及遇襲情況。
海關除購置一批伸縮警棍給前線人員使用外,最近新添置三百八十支全新佩槍,替換舊槍及提升前線人員射擊訓練。負責槍械訓練的教官林立仁指出,新槍是屬于美國史密夫威遜點三八口徑特种四寸重槍管的十號型手槍。該個型號手槍,槍管較厚,槍身較重,但有助減低點三八子彈發射時產生的后坐力,射擊力較准。槍柄設計也很适合亞洲人的手形,易于發射后迅速瞄准。不少美國「老差骨」宁愿使用這种性能可靠的六發左輪手槍,亦不使用子彈較多的半自動手槍。
因應海關主要打擊走私及侵權活動,經常要微服突擊掃蕩目標黑點,海關特別要求二十四小時佩槍的男女便裝人員,每年要接受四次,每次四十二發子彈射擊訓練,較軍裝人員多一倍。海關關長曾俊華最近更下令,將每次射擊測試的及格率,由百分之五十,提升至百分之六十,稍后可能進一步達到警隊命中率百分之七十五的要求。
絕不是展示武力
不過梁麟祥強調,買新槍及提升訓練,絕不是要展示武力,事實海關執法時也极少開槍。前線人員執法時如遇有反抗,一般會徒手制服嫌犯,遇有反抗才使用中度武力的伸縮警棍,旨在有效克制疑犯,也可減輕拔槍机會。
女督察不望「擦出火花」
「最難開是第一槍,之后會追求做到百發百中。」几名加入海關三年,調派過多個部門的女督察,形容練靶時心底那份感受。有人很回味在特遣隊充滿刺激的日子,也有人快要調派到特遣隊。但她們都怀一個共同的心愿,沒打算在行動中要与不法分子「擦出火花」。
朱家穎很回味一個三更半夜,躲進一幢工厂大廈,在陰暗的角落,靜靜地監視几個目標人物。不知待了多久,對講机一聲令下,埋伏四周的同事,瞬即采取行動。三名售賣私煙的販子,當場束手就擒。沒開過一槍一彈,成功撿獲二百箱走私香煙。
提高警覺退敵不用槍
在反盜版特遣隊工作過的鄧慧敏,曾到販賣盜版光碟的商場,一邊細心挑選那些翻版貨,暗地卻緊盯「睇場」,搜索「店主」。瞬間商場四周傳來雜亂吵耳「砰!砰!」的聲音。對早能辨別槍聲的她,心明這一陣只是黑店逃避海關掃蕩的拉閘聲,沒把她嚇倒。
孫慧儀快要調派到反走私油特遣隊,她深明不少走私油黑點,位處新界偏僻地區,采取突擊行動,誰也猜想不了會否受到襲擊。她認為只要提高警覺,根本用不佩槍退敵。
加入海關兩年,先后調派到机場客運站、情報研究組、應課稅品科、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的鍾詠級,雖然沒參与過緊張刺激的突擊掃蕩行動,但每次在靶場練槍時,從不苟且,全神貫注,看准標靶,一槍接一槍,擊中紙靶不法之徒的要害。
關員轟斃罪犯耿耿于怀
海關總關員胡健良是海關的「經典人物」,因為自從他開過槍捉賊以后,海關便沒有人在執法行動時開過槍。二十三年前一個黃昏,胡健良登上旺角閣樓一間影音店,在梯間与一名手執牛肉刀的大漢撞個正。凶徒看見胡健良擋去路,便揮刀朝胡砍來。當時任職毒品調查組的胡健良,來不及三思,閃過一刀,隨即拔出腰間佩槍,朝凶徒腳部轟了一槍,嚇得凶徒拔足狂奔。
80年曾獲英女皇嘉獎
胡健良進入影音店,再遇兩名持刀凶徒迎面扑來,被迫連轟兩槍,兩匪各中一槍。其后一匪傷重死亡,另兩匪被捕判處入獄。胡健良連發三槍,兩分鐘內及時制止一宗企圖行劫案。
當年胡健良的出色表現,受到英女皇的嘉獎,一九八○年由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頒發榮譽獎狀。胡健良形容在調查科日子,最怀念是那些緊張的行動,還有破獲艱難案件后的那份滿足感。至于開槍成功制止一宗劫案,但因為打死人,即使是罪犯,對他來說,始終亦耿耿于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