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論:《經濟學人》的憂慮值得深思

董建華昨日在一公開場合中,高調反駁《經濟學人》EIU評級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經濟學人》雜志是享負盛名的國際性經濟刊物,因此當它屬下的研究机构大幅調低香港未來營商環境的排名時,特首董建華先生不得不立即回應,并表示香港營商環境并無惡化;董先生更申言會以實際的成果來証明《經濟學人》的預測是錯誤的!我們當然希望香港能真的打破《經濟學人》的預言,但是有關報告內提到的那些憂慮還是很值得董先生及特區政府思考、反省的,可不能因為報告的結果不中听就充耳不聞。

那么《經濟學人》最憂慮的是甚么呢?最憂慮的是香港的政治環境可能在未來五年轉坏,其中包括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能否持守;北京的政治影響力會否不斷擴大等。這樣的憂慮,令香港在政治環境的評分中,從現時的七點五分降至六點七分,正是因為這方面的評分偏低,才令香港的排名大幅倒退。

法治原則守住否

事實上《經濟學人》這樣的憂慮并不是沒有根据的,除了它在報告中引述的人大釋法例子外,近期特區政府高調處理法輪功問題,甚至將之定性為邪教,也讓人憂慮香港賴以維持本身獨特制度、賴以維持本身生活方式的法治原則能否守得住、能否抵得住「北大人」意志的衝擊。當香港無法再維持法治、無法确保公民的權利不受任意侵害時,它所引發的政治動湯、爭議當然會削弱香港的穩定性,從而損害香港的營商環境。

也許有人說,外來投資者唯利是圖,才不會理會當地的政治情況。很可惜,這樣的情況只會在低度發展或發展中地區出現,因為這些地區都有同樣政治不穩定的情況,而且投資者投放的資金也极少。香港面對的競爭者都是發達國家、都是政治、經濟制度已上軌道甚至比香港更成熟的國家,香港即使拼盡全力,在各方面維持穩定及不斷改善也不容易胜出,更何況在最基本的條件──法治及政治穩定上倒退呢?既然有這樣的憂慮,香港的排名不下跌才怪呢!

勿光說豪言壯語

此外,正如候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說,香港經濟要繼續向前,有必要成為資金及人才的集中地。即使投資者不介意把資金放進法治有「陰影」的地方,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在這樣的地方長期工作的。當香港難以吸引到足夠的人才推動知識型經濟時,香港的營商環境怎可能比人家好呢?因此,若果特首董建華想真正推翻《經濟學人》的預測,讓香港的營商環境改善,那他要做的不是發出甚么豪言壯語,而是要切實消除公眾及國際社會對高度自治及法治的憂慮。


    相關文章
    

  • 學者指政治變差拖低香港評級 特首高調反駁  (2/23/2001)    
  • 董建華為何反駁《經濟學人》評級? (2/22/2001)    
  • 曾蔭權民望達三年最高 (2/21/2001)    
  • 《公教報》: 憂被董指邪教 (2/21/2001)    
  • 詹培忠恐無緣角逐特首 (2/19/2001)    
  • 常山月旦:仗馬精神 (2/18/2001)    
  • 「潮州怒漢」詹培忠擬競選特首 (2/18/2001)    
  • 梁錦松承認,有可能与曾蔭權“火星撞地球” (2/17/2001)    
  • 《香港了望》高官「親北京化」 (2/16/2001)    
  • 李怡:跑步之喻 (2/16/2001)    
  • 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訪港兩地簽四協議 (2/16/2001)    
  • 董建華發出的危險訊號 (2/16/2001)    
  • 港報稱香港「特首班子」登場表演 (2/16/2001)    
  • 無証据別打壓法輪功 (2/15/2001)    
  • 香港七官晉升甲級首長 (2/15/2001)    
  • 董、曾、梁強調合作不會有問題。
    (2/15/2001)    
  • 曾蔭權接任香港政務司司長,董建華放心 (2/15/2001)    
  • 新特區雙紅人: 曾蔭權任政務司長 梁錦松任財政司長 (2/15/2001)    
  • 今曾蔭權接掌政務司 擇日免搶馬英九風頭 (2/15/2001)    
  • 曾蔭權:以出任政務司長為榮 堅持落實一國兩制 (2/15/2001)
  • 相關新聞
    今曾蔭權接掌政務司  擇日免搶馬英九風頭
    新特區雙紅人: 曾蔭權任政務司長 梁錦松任財政司長
    曾蔭權接任香港政務司司長,董建華放心
    無証据別打壓法輪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