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經過几年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取得了許多的成績,對于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机制,增加國企經濟效益,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极的作用。但同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是在改制中出現的許多不公問題值得我們的關注。
國有企業的廣大職工在傳統的計划經濟体制下,辛勤工作,對公有資產的積累、對國有企業資產存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道義上講,在產權改革中應對國有資產的存量擁有天然的權利;
從我國的社會制度上講,國有資產所有權的一部分是屬于廣大工人階級的,國有企業職工是國有企業的真正主人,他們的主人翁身份也決定了其在改制中的主体地位。
國有企業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建立” 產權明晰、管理科學、權責明确、政企分開” 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為了實現國有資產在市場經濟体制中的保值增值,而市場經濟的運行是以效率优先為基本原則的,所以我們要正确處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關系。
產權改革的第一步應當是把產權交給最應該得到它的人,對資產積累有貢獻的人,而不是最會利用它的人,在這一步必須堅持公平原則,股份制改造牽涉到廣大國企職工的切身利益,不能以效率為借口而犧牲了公平原則;產權改革的第二步是通過市場競爭的規則和平等原則,找到最終的、最會利用它的人,這才是效率發揮作用的時候。
再說,既然國企改革与專制都是政府主導的,那就應該發揮政府的長處,理直气壯地堅持公平优先原則。所以,在國有企業改制的初期階段應在堅持公平原則之下,有效遏制住下述的” 四大” 不公現象:
1 、富方丈買窮廟的不公
現在不少企業在轉制前已經是個空殼,究其原因,無非是” 窮廟富方丈” 現象導致企業長期虧損,最后所有者權益為零甚至是負數。這樣的企業在轉制過程中通常被一些人以极低的价格買下或者干脆白送,政府還提供种种优惠。這對于那些勵精圖治,將企業搞得有聲有色,在轉制時卻不得不以較高价格買下的企業和企業家是不公平的,這這是明顯的干得好的不如干不好的。如果搞垮國企者不僅得不到懲罰,相反還在改制中撈好處,國有資產將受到巨大的利益損失。
2 、黑箱操作買賣國企的不公
某地一家企業在拍賣過程中,有三人報价競爭,結果卻是出价最低的遠厂長購得這家企業。主管部門的解釋是出于對這位厂長的信任,真正的原因卻是在拍賣之前早已內定,連价格都已商量好了,只是迫于壓力才走走形式而已。這樣的黑箱操作使國有資產流失嚴重,雖然在企業拍賣和出售中資產流失難以避免,但關鍵是看采取什么原則,如果搞黑箱操作,存心撈一把,這种流失絕對是違背了公平原則,是對那些优質的國有資產存量的不公。此外,有些企業在出售過程中,或明或暗地給一些政府官員以數額不等的” 干股” 來換取較低价格,這种令人痛恨的權錢交易更是极大地損害了公平原則。
3 、強迫企業職工買股的不公
強迫職工入股是當前不少地方出現的現象。國有企業被無能的企業經營者搞得半死不活,這時就要求職工入股,職工若不出錢購股票,則以下崗相威脅,面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職工在進退兩難之際只好就范。職工入股后,企業并沒有轉換經營机制,” 穿新鞋,走老路” ,股份制改造只是作為企業籌資的手段使用。股票作為一种投資工具,投資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即可以選擇買或者不賣,也可選擇買哪家股票。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投資,這對于國企職工是不公平的。
4 、規定經營者持大股的不公
一些地方普遍推行并且支持經營者持大股甚至是控股。在我國目前缺乏健全的資本市場和企業家市場條件下,通過經營者持大股,把剩余价值索取權(企業所有權)授予企業家,進行自我監督和約束,應該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問題是我們的一些厂長、經理并不是通過企業家市場競爭上去的,他們只是計划經濟体制下的企業管理者,并不等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真正的企業家。不是一個优秀的企業家,憑什么持大股?說不定企業的一般職工中藏龍臥虎,只是沒有發揮的机會罷了,他們就只能持小股?還有,現在的經營者持大股也并不要求經營者真的出錢購股,只是用其股份的股息和紅利來購買,更是對國企職工的不公平。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衡山縣人民銀行,作者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轉自《強國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