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 据新華网訊,今天,大陸國務院總理朱噷基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發表題為“推進科技創新 造就杰出人才”的講話。選登如下:
同志們:
今天,党中央、國務院隆重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党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0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國家名義對為科學技術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給予最高榮譽的獎勵。吳文俊、袁隆平兩位院士首先獲此殊榮,還有一批科學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這是對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一次檢閱,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盛會。我代表党中央、國務院向吳文俊院士、袁隆平院士表示熱烈祝賀!向所有獲獎人員和集体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和衷心感謝!
下面,我講几點意見。
一、尊重知識,崇尚科學
崇尚科學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對做出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利用科學技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是党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制度。這体現了中華民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优良傳統,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与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价。
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一崇高榮譽的吳文俊、袁隆平兩位院士,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吳文俊院士在代數拓扑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半個世紀以來對國際數學領域的發展一直產生著廣泛而積极的影響;他運用計算机進行數學定理証明和非線性方程組求解,徹底改變了數學机械化領域的面貌,為信息時代數學發展開辟了新途徑。袁隆平院士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种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國水稻种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從推廣种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們的卓越成就,不僅對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也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貢獻。這再一次証明,中華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創造力的民族。我們相信,兩位院士的感人業績,必將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科學家努力奮斗,勇于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我們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其他獎勵,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气氛,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為我國的科技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二、大力弘揚科學精神
科學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創新。獲獎科學家之所以能夠取得卓著的成就,不僅由于他們對國家興盛和社會發展有強烈的責任心,還在于他們對科學和真理有執著的追求。兩位科學家突破理論禁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几十年如一日,鍥而不舍地探索和實踐,充分体現了极可寶貴的科學精神。他們那种朴實嚴謹的作風,敢于創新的勇气和追求,值得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也應該在全党和全社會發揚光大。
江澤民同志多次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党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明确提出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核心就是以創新促進發展。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創新浪潮此起彼伏。科學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著經濟結构、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三、依靠科技實現經濟社會新發展
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是我國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務。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進行經濟結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使科學技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是實現新世紀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在本世紀初期,我們要緊緊圍繞經濟結构調整這一主線,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動經濟結构的优化升級,提高我國經濟的效益和競爭力。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積极推進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研究,力爭在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要進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進科技与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四、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
當今世界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大量培養和造就德才兼備、創新能力強、适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証。要注重培養年輕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前,建立和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体制和机制,培養和造就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特別是學術帶頭人,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重大的戰略任務。在科學領域,要大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勇于創新和競爭、寬容失敗的環境和氛圍。
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認真貫徹按勞分配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勵技術等生產要素參与分配,提高科技人員特別是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的收入,充分体現他們的勞動价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要繼續支持出國留學或進修,鼓勵留學人員學成回國工作或以多种方式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還要創造條件,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級專門人才。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