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8日訊】近日,北京部分中學開展“体能測試”,學生回答500個問題來決定學文還是學理。此舉引發爭議。
組織北京市第165中學測試的冷老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該校共有11名學生參加“潛能測試”。測試從學生的興趣、生涯動机、能力、個性等几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最后由專家寫出分析報告。165中高一(2)班的同學們至今對測試結果還津津樂道。史倩同學說,報告分析令她感到惊訝,她對美術、廣告、影視、音樂等方面興趣指數高,今后可報考這些方面學校。史倩說,“雖然從小就學琴和畫畫儿,但從沒想過會從事這些工作。”有些同學本想學理,測試后發現自己有文學方面天賦,就考慮要加強文科的學習。
据了解,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潛能測試”并不能完全确定一個人的未來發展。目前已有6所中學,2000多名學生參加了潛能測試。
是否會按照“測試”結果來選擇專業呢?一部分學生表示,測試只能做一個參考,隨著個人興趣的變化、知識的積累,將來專業的選擇肯定會有變化。另外許多同學指出,個別題目問題不明确,理科題目偏少,也許會影響測試結果准确性。比如“拿起世界名著愛不釋手這道題,世界名著也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這樣的問題不少,不容易回答。
在沒有參加測試的第13中學,很多同學都想試一試。13中的老師則對此持觀望態度,一位老師說:“現在還不了解這种測試的科學性,學生個性差异不同,憑借一次的測試,能說明多少問題,很難講。
北京教育科學院潛能研究中心主任張貴良告訴記者,潛能測試針對兩部分學生,一是准備高考的考生;二是面臨文理科分班的高中學生。如果是團体測試,每人收費標准為80元。張主任認為,潛能測試作為一項研究,需要不斷完善,不是一次性測試就能确定的,所以該中心采取提供書面分析和測后咨詢与交流來校正誤差,測試問卷需要不斷調整。他說:“問卷是根据心理測量學的理論和方法設計出來的,同時吸收了心理學和人才學的相關理論。
報道說,專家們都肯定從這個角度探討是有价值的。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指出:“對潛能測試不要盲從,學生要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根据自身的綜合优勢考慮未來的發展。潛能測試是專家建議,并不能代替個人選擇。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冉乃彥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整体,如果對整体進行量化測試,測到的數据是否准确和可靠,需要驗証。另外,‘潛能測試’的標准是什么,需要對標准進行測試。再有,這些問題是如何确定的,如果參照國外標准,又是如何轉化的等等。他認為,要全面考查學生,同時要參照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