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2日電】据《環球時報》報道,二○○○年底,台灣“國防部”向“立法院”提交了二○○一年度“《國防預算書》”,其中提出要研制和發展欲能偷襲大陸的“隱形戰斗机”的“廬山計划”。
台灣空軍現有戰机F-十六型一百五十架、幻影二○○○-五型六十架、IDF“經國號”一百三十架,但台灣軍方將未來“隱形戰斗机”的希望放在了IDF“經國號”上。圖為IDF「經國號」戰斗机 。
IDF“經國號”戰斗机于一九八三年開始研制,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正式裝備台軍部隊。IDF“經國號”机長十四點二一米,最大速度為一點八馬赫。自開發伊始,IDF便被台灣當局譽為“航空業的驕傲”,但IDF的風頭很快被兩种外來戰机所替代。一九九二年,台灣當局以四千万美元和五千万美元的單价分別向美、法兩國購買了一百五十架F-十六和六十架幻影二○○○-五型戰斗机,可是花大价錢引進的外國戰机,其表現卻令台灣當局大吃一惊;一九九八年三月,一架訓練中的F-十六在澎湖外海失事,机毀人亡。
在隨后的二十二個月的時間里,接連摔掉了四架F-十六和二架幻影二○○○-五戰机,六名飛行員因此喪命。平均每四個月便摔一架飛机的事故頻率,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如此高的事故率,使台灣空軍飛行員產生了恐懼心理,有人甚至稱這兩种飛机為“飛行棺材”。另外,在台服役的F-十六戰机均是最初的F-十六A∕B型,机上某些設備已過時。而幻影二○○○-五同樣如此,法國軍火商也未將該机的空中加油設備一并賣給台灣。這樣台灣得到的第三代戰机,在性能上已是大打折扣。此外,机載武器也不配套,在F-十六上使用的AIM-一二○“阿姆拉姆”空空導彈至今還在美國人手中,台灣自行生產的“天劍-二”型空空導彈又無法挂裝到這兩种戰机上。因此,台灣當局將目光轉向了“自行研制”的IDF“經國號”上。
“廬山計划”最終交給了台灣最具盛名的中山科學院來實施,正式的名稱為“IDF戰机衍生型研發計划”,今年的預算為十億元新台幣。“中山科學院”也對外宣稱:要為IDF披上一層“隱身衣”。
●文匯報質疑:“經國號”能隱形嗎?
香港親共的文匯報12日發表新聞分析質疑“經國號”能否隱形。文章說,眾所周知,飛机隱形涉及許多高新的尖端技術,不但對机体外觀、所搭載的武器,而且對外部涂料及電子設備,均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較為成熟的隱形飛机也僅有美國的F-一一七和B-二兩种,從這兩种戰机的外觀上不難看出,它們造型奇特,不但机体外部涂上了一層吸波涂料,机身外沒有任何武器挂架,所有武器都隱藏在机腹之內,而且發動机的進气口、尾噴口、座艙蓋接縫、起落架、艙門等設施的位置及形狀都經過特別的隱身設計,同時有主動式電子抗搜索設備。
名為研制實為仿制
此外,在航空燃料上也做了較大改進,避免產生白色凝結尾跡。這些技術恐怕都是“中山科學院”的現有實力所難以達到的。已有不少專家指出:在IDF的隱形問題上,添加隱形涂料价格昂貴、保養复雜,而且這項技術勢必還得依靠美國,台灣根本掌握不了主導權。況且單單抹一層隱形涂料,其隱形效果可想而知。
以自行研制為名,通過引進從而走仿制的道路,似乎成了台灣武器裝備開發的一個特點。而每當台灣當局宣布自己在某些武器研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時,往往可以換得美國對該种裝備的售賣。“山姆大叔”想得明白,這樣做既能獲得利益,又能衝擊台灣自行開發的進程。于是,只要看看台軍近年來的一系列“成果”就不難發現這中間的怪圈。無論是“勇虎”型坦克,還是“天劍”系列導彈,都能在美國的軍火庫里找到它的孿生兄弟。
相關文章